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青島三區醫改亮點:創新之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2017-11-14 07:07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楊世杰帶著“家庭醫生健康管理隨訪箱”,進村入戶為居民查體。



  

王曉黎正在為孕婦做檢查。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軍 王鑫鑫

  在鄉鎮衛生院能看區里大醫院專家,孩子出生后有家庭醫生來免費做體檢,患有大病基本不出區市就能得到有效治療……島城深化醫改的種種舉措,讓市民尋醫問藥越來越便利。連日來,記者跟隨青島市衛計委工作人員,前往即墨區、嶗山區和西海岸新區,分別了解三個區在醫聯體建設、家庭醫生簽約和分級診療上的創新之舉。  

  ■醫聯體

  在鎮里能看區醫院專家


  92歲的張克良是即墨移風店鎮東馬村的村民,上周三早上,他突然感到頭暈、惡心,兒子張吉壽得知父親病情,趕緊將父親送到鎮上的衛生院診治。做了腦CT、心電圖、血常規等檢查,張克良被確診是腦供血不足,需要住院觀察幾天。

  “從來到醫院到住上院,也就是半個多小時。”在醫院陪床照顧父親的張吉壽笑著告訴記者,這次陪父親看病之順利、方便,超乎他的想象。

  張克良老人此次就診順利,得益于近年來即墨區醫聯體的建設。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今年9月,即墨出臺《加快推進醫療共同體建設的工作方案》,成立了三大“醫共體”。其中即墨區人民醫院牽頭,與移風店衛生院等17家基層醫院組建醫共體;即墨區中醫醫院牽頭,與藍村中心衛生院等8家基層醫院組建醫共體;青島市中心醫院與溫泉衛生院組建醫共體。

  實際上,醫共體如同小的醫療集團,牽頭醫院對成員基層醫院的人事、醫療、財務、資源等統一規劃,有自主調整的權利,“區衛計局減政放權,轉變為監督角色,在具體管理上,由醫共體內部安排,以此增強醫共體的活力。”即墨區衛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種緊密聯系的醫共體,可謂是對簡單進行外部性合作的醫聯體的升級版。

  在醫共體建成后,移風店衛生院成為了即墨區人民醫院大沽河院區。接診張克良的醫生孫常成,就是即墨區人民醫院保健科副主任,也是即墨區人民醫院常駐大沽河院區的5位專家之一。

  “醫共體的牽頭醫院要向每一個成員基層醫院下派5位專家,幫助基層醫院提高診治水平。與此同時,鄉鎮衛生院的醫生也要再向村中心衛生室下派,走村入戶,層層下沉。”即墨區衛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加入醫共體后,我們衛生院不僅新建了急診和住院處,門診量也大大提高,今年前10個月與去年同期相比,接診量增加了33%,老百姓更信得過我們了。”即墨區人民醫院大沽河院區(移風店鎮衛生院)院長周宗啟說。

  醫共體最大的受益者是基層的居民。“像我父親這種病情,以前就得去即墨區人民醫院,光車程就一個多小時,到醫院人生地不熟,很折騰,現在在鎮上和去市里差不多了。”張吉壽說。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市19家三級醫院牽頭成立了19個醫聯體,縣域內組建了11個醫療共同體,設置檢驗、影像、消毒供應區域共享中心12個,覆蓋328家醫療機構。

  ■家庭醫生

  孕產婦新生兒免費檢查


  家庭醫生被稱為人們健康的“守護神”,在全市各個區市,家庭醫生簽約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不同區市結合自身特點,在服務模式上各有創新。在嶗山區,記者探訪了北宅街道溝崖社區和沙子口衛生院,了解這里的家庭醫生的創新之處。

  楊世杰是溝崖社區的一名鄉村醫生,曾經自己單獨開了個小診所,村民有個頭疼腦熱找他拿藥、打針,楊世杰以此作為主要收入。2014年,村一體化衛生室建立,楊世杰和附近村的2名鄉村醫生關停了自家的小診所,來到一體化衛生室工作。“和以前不一樣的是,現在除了給大家看病,還做公共衛生的服務,也成了村民的家庭醫生。”楊世杰說。拎著“家庭醫生健康管理隨訪箱”,楊世杰走村入戶為村民量血壓、測血糖,并將村民健康信息保存在電子系統中。在一體化衛生室,楊世杰還可以利用政府給配備的心電圖機給患者做心電圖,“心電圖可以直接傳送到青大附院,大醫院專家幫助診斷,如果遇到重癥患者,還可以有綠色通道直接將患者送到青大附院。”

  在沙子口衛生院,與青島其他地方家庭醫生不同的是,這里組建了一支家庭醫生婦幼團隊,專門為街道上孕產婦和新生兒做免費服務。

  “孕婦來我們這兒建冊時,我們會與她簽約‘家庭醫生孕產婦服務包’,并按預產期讓孕婦加入不同的孕媽媽微信群,比如預產期是明年1月的孕婦,就都進入1月份的微信群。孕婦有問題可以在群里咨詢,也可以互相溝通。”沙子口衛生院婦科主任王曉黎告訴記者。現在,她們組建的多個微信群已經有400多人。“如果遇到高危孕產婦,我們會給她們系統管理,包括建立電子檔案,建議孕婦到青大附院、市立醫院等醫聯體單位就診。在給出建議半月后,我們還要隨訪,看看孕婦到底有沒有去做進一步檢查。”王曉黎說。

  在孕婦生產之后,原來的孕媽媽微信群就轉變成了兒保群。王曉黎和同事們再利用兒保群向新媽媽們普及育兒知識,聯絡預防接種等服務。產婦產后八天,王曉黎和同事們進行家訪,查看產婦刀口恢復情況,并為新生兒查體,測黃疸等等。這些服務,都是王曉黎和同事們免費提供的,“拿給新生兒測黃疸來說,按照收費標準,一個部位是五元,一個新生兒一般要測四到五個部位,而我們直接帶著儀器下去,免費給孩子做。”

  從2016年10月開展家庭醫生孕產婦服務包到現在,王曉黎科室的4個醫生1個護士,已經簽約了600多孕婦,上午在衛生院坐診,下午帶著設備入戶做檢查,對于這份工作,她們樂此不疲。

  ■分級診療

  上下聯動打通分診渠道


  2015年1月,西海岸新區正式實施分級診療,雙向轉診、上下聯動,一體化管理。新區制定了《青島西海岸新區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施方案》,著眼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基層服務能力提升,在“東有青大醫院、西有市立”的就醫格局基礎上,積極探索多種形式促進分級診療。

  向下看,分級診療需要“強基層”,而強基層的瓶頸是加強基層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在基層,居民最先面對的鄉村醫生普遍情況是老齡化、不專業化,跟不上現代社會發展對醫療的追求。西海岸新區正在通過醫改政策逐步解決這一問題,盡快向基層補充專業化、年輕化全科醫生隊伍。

  橫向看,分級診療要求大部分患者能做到“大病不出區”,在西海岸新區,以西海岸新區人民醫院為例,十月份該院初診率達到77.4%,超過國家要求的70%,用最規范的治療措施,讓患者不出區就能得到良好治療。

  向上看,分級診療要讓疑難癥患者能病有良醫。為此,西海岸新區人民醫院與復旦大學附屬上海華東醫院肺小結節影像診斷團隊合作,成立遠程影像會診分中心,與北京華夏中醫藥發展基金合作,建立國醫大師、院士工作站。西海岸新區中心醫院加入青島大學醫療集團,并與6家基層醫療機構簽署共建共享協議,實現了醫療、康復、護理服務體系有序銜接。

  在西海岸新區第三人民醫院,建立了青島市慢病與心腦卒中一體化分級診療試點工作,探索臨床路徑管理、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與醫共體模式的有效結合。承接國家終末期腎病分級診療試點項目,實現早篩查、早干預、早治療的“一體化治療模式”。

  在危急重癥的急救上,西海岸新區升級擴容全區急救網絡,設立心腦卒中高級、初級救治中心及防治門診,完成西海岸醫院和區人民醫院2處胸痛中心院前與院內的數字化信息傳輸工作,發布全區溶栓地圖,進一步暢通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救治通道。

  作為深化醫改的典型,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心醫院還開展一些“人性化”服務,為患者提供便利,例如為60歲以上老年人免掛號費,這也是目前全青島唯一一家開展這項服務的醫院。

   [編輯: 張珍珍]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醫改 亮點 創新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