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蘭香說,別看亞腰葫蘆小,但商機很大。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永端
眼下,正值深秋。在即墨區(qū)鰲山衛(wèi)街道后寨村村外的公路旁,一些村民卻將自家種植的亞腰葫蘆帶到公路邊擺成一行行、放成一堆堆,或進行了簡易的加工出售,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最大亞腰葫蘆的肚圍70多厘米,最小肚圍僅有6.5厘米,如成人中指般粗。鰲山衛(wèi)“葫蘆寨”的村民,不僅種出了極大的亞腰葫蘆,還種出了最小的亞腰葫蘆。
原本是一些農家自行種植之后當作玩件的亞腰葫蘆,如今成了鰲山衛(wèi)街道和嶗山區(qū)一帶農民的增收手段。
只要用心,農村處處有錢賺……記者在采訪中,不時有農民感慨。
亞腰葫蘆成“特產” “亞腰葫蘆,亞腰葫蘆……”在即墨區(qū)鰲山衛(wèi)街道后寨村,一名老人坐在村東的公路上,向路過的行人和車輛叫賣。
這名老人是77歲的張美蓮。
“這個亞腰葫蘆多少錢?”一名從煙臺萊陽來即墨的男子,在張美蓮老人的攤位前,拿著一個大亞腰葫蘆詢問。
“你想要,就35塊錢吧,你看這個葫蘆的品相好看。”張美蓮老人對男子說。
最后,兩個大葫蘆一個小葫蘆,70元成交。
過了二十分鐘,一家出行的四口路過此地,車里的兩個孩子看到葫蘆,也要挑幾個帶走。最終,這家人花了80元,買了兩個大葫蘆和3個小葫蘆。
亞腰葫蘆形狀長得可愛,像兩個摞起來的球體,上小下大,中間有一個纖細的“蜂腰”,所以它的名字叫“亞腰葫蘆”。亞腰葫蘆是人們對腰很細的葫蘆的一種叫法,它是葫蘆大家族中的一員。
張美蓮老人說,過了秋收,只要家中沒事,她就會用小鐵車推著自家種的葫蘆到村東路邊出售。
“少的時候一天賣個百八十元,多的時候能賣二三百元。”老人說,“我這么大年紀,干不了其他的,在家種個葫蘆,給葫蘆澆澆水施施肥,也算是個不錯的收入了。”
在路上賣葫蘆的,除了張美蓮老人外,還有附近村莊的多名村民。
67歲的李蘭香也是后寨村村民,她會將一些小型的品相極好的亞腰葫蘆進行加工,在葫蘆的頂部串上了一些珠子,在底部系上了紅纓。
“這樣的葫蘆一個賣10元錢。”李蘭香說,“有倆葫蘆串在一起的,賣15到20元。”
“她現(xiàn)在可是村里種葫蘆的大戶。”旁邊的張美蓮老人風趣地說,“有時候她一天光賣葫蘆就能賺三四百塊錢。”
“村里種葫蘆的不少,”李蘭香說,“幾十家呢,有些村民光種葫蘆就能收入過萬元。”
李蘭香告訴記者,她并不是村里第一家種葫蘆的,她在3年前開始嘗試著種葫蘆,3年來,葫蘆給他們家?guī)砹艘还P不小的收入。
五六百個葫蘆堆滿院 “你讓她帶著,到她家里看看。”另一名在路邊賣葫蘆的村民告訴記者,“她家里的架子上掛滿了葫蘆,地上堆滿了葫蘆。”
走了10多分鐘,李蘭香和記者來到了她的家中,打開門鎖敞開大門,記者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一個面積為五六十平方米的大院里滿是葫蘆,晾衣服的繩子上掛著葫蘆、地上堆著葫蘆,藤上還有沒摘下的葫蘆,門口的平屋上還有正在生長的葫蘆,屋子里的筐里,也放滿了葫蘆。
“大的小的,得有五六百個吧。”李蘭香說,如果這些葫蘆賣得好的話,加上之前已經(jīng)出售的那些葫蘆,今年能收入1萬多元。
盡管當下已經(jīng)進入了深秋,但在李蘭香的桃園里,一些桃樹和籬笆上仍掛著還沒有來得及摘的小葫蘆。
李蘭香說,3年前她看著村里的村民都在種葫蘆,于是她向鄰居要了一些種子,并在塑料薄膜下培養(yǎng)了葫蘆苗子,之后她開始在墻角或者桃園的籬笆邊上栽上了葫蘆苗,到了秋收的季節(jié),她就將這些葫蘆娃娃們曬干了再帶到村頭的路邊去賣,第一年就收入了2000多元。
從2016年開始,她開始在桃園里種植了多棵葫蘆,這一年她和丈夫還種植了大亞腰葫蘆。看著葫蘆確實能賺錢,從今年開始,她將家中院子里的一塊菜地也種上了葫蘆,并在菜地的上面專門給葫蘆搭上了架子。
“夏天,院子里的葫蘆花飄香,蜜蜂嗡嗡叫,蝴蝶翩翩飛。”李蘭香說,“秋天到了,一個個葫蘆如電視動畫片上的葫蘆娃,在架子上分外好看。”
李蘭香不僅種植了碩大的亞腰葫蘆,還種植了極小的亞腰葫蘆,最小葫蘆的底座還不及一枚一元硬幣大。
“還有人說這些大亞腰葫蘆是‘葫蘆爺爺’,小葫蘆是‘葫蘆孫子’。”李蘭香邊說邊笑。
李蘭香進屋拿了一個皮尺,記者用皮尺量了一下發(fā)現(xiàn),一個大亞腰葫蘆的肚圍為71厘米,一個小亞腰葫蘆的肚圍僅有6.5厘米,有的甚至比成年人的中指還細。
在這個農家小院里,李蘭香種植的葫蘆共有七八種。
李蘭香說,葫蘆是天然的工藝品,除了這些天然的用途外,葫蘆諧音是“護祿”和“福祿”,加之其本身形態(tài)各異,造型優(yōu)美,無須人工雕琢就會給人以喜氣祥和的美感,古人認為它可以驅災辟邪,祈求幸福,保人丁興旺。因此,千百年來,葫蘆作為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
種葫蘆在當?shù)厍娜涣餍?/span>
李蘭香盡管是村里種葫蘆的大戶之一,但并非是最早種葫蘆的。
“村里最早種植葫蘆的是余世福老人。”李蘭香說。
“余世福老人最早發(fā)現(xiàn)了這一商機。”村里另一名村民說。
在李蘭香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余世福老人的家中。不巧,余世福老人不在家,但余世福老人的老伴在家中。
余世福老人的老伴告訴記者,早在七八年前,她的老伴就從外地的親戚家弄回亞腰葫蘆種子。
“當時就是種著玩,給家里的小孩子們玩。”老人說,有一年葫蘆大豐收了,于是老伴就將剛摘下還沒有曬干的亞腰葫蘆帶到路邊去賣,發(fā)現(xiàn)城里的人很喜歡這個東西,“10塊錢一個,被搶了”。
發(fā)現(xiàn)商機的余世福老人次年專門拿出一塊地,在地里撒上土肥專門來種葫蘆,并給葫蘆搭建了棚子。經(jīng)過半年多的精心呵護,亞腰葫蘆當年取得了大豐收,大亞腰葫蘆一棵能結20個,一些小亞腰葫蘆一棵甚至能結出五六十個,最多能結出七八十個。
老人將曬干的大亞腰葫蘆帶到路邊銷售,賣到了20多元一個,甚至有些品相極好的賣到了35元一個。“最多的一年賣了1萬多元。”余世福的老伴說,“想不到原來農村孩子玩的這東西,城里人這么喜歡,還能賺錢。”這也漸漸成為他家庭收入的重要部分。
老人種亞腰葫蘆賺錢的消息不脛而走,一些村民紛紛跑到老人家要了葫蘆種,也在家里種起了葫蘆。
“一家一年多收入幾千元甚至上萬元,這簡直就是白得的。”村里另一名種植戶告訴記者,亞腰葫蘆這東西,在墻角地頭甚至荒坡上就可以種植,村里到處是溝堰和山坡,只要刨個坑撒上兩粒種子澆點水,就能長出錢來,“這樣的好事誰都愿意干”。
近幾年來,周邊多個村也開始效仿,并在當?shù)貪u成一種產業(yè)。
在村北的鶴山路邊上,其他村的幾名村民正將亞腰葫蘆和秋季的一些土特產拿到路邊進行出售。“賣亞腰葫蘆有時比賣桃子賺得還多。”一名村民告訴記者,他今年種了10來棵,已經(jīng)賣了3000多元了。這個深秋,行駛在嶗山區(qū)的濱海大道上,時不時見到被擺放成行銷售的亞腰葫蘆。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