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南京10月24日電(記者王玨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英、美三國學者組成的團隊在一項最新研究中揭開了最古老樹木如何生長的奧秘。這類樹木最早出現在3.9億年前,現在已經滅絕。與現生樹木不同,它的莖干中并非只有一個維管束,而是由多個維管束形成一個網格系統。
出現在中泥盆世晚期(距今約3.9億年)的枝蕨類植物是迄今最早的大型樹木。前人的研究表明,枝蕨類植物可以長到4至5米高。但它們內部結構怎樣、如何實現加粗生長,仍是未解之謎。
近年來,研究人員在我國新疆塔城地區發現了硅化保存的枝蕨類植物化石。這些精美保存的化石是迄今最早的硅化木,它們為最終揭開最古老樹木的生長之謎提供了依據。
研究人員發現,與現生樹木相比,枝蕨類植物的莖干結構和生長方式存在明顯不同。現生常見樹木中,起到支撐和運輸作用的組織維管束往往呈一個單一的整體。它通過不斷的次生生長,讓樹木莖干加粗,并產生年輪。而在泥盆紀的枝蕨類植物中,至少存在數十個互相獨立、交織成網狀的維管束系統。它們總體呈圓柱形,與其他疏導組織構成立體化的網格系統。在這套維管束構成的網格系統中,每個單一的維管束均可以加粗生長,產生生長輪,同時又通過彼此分裂、增生,不斷擴大維管束系統,進而實現樹木整體的加粗。
“枝蕨類植物的代表了構成最早森林的一類獨特植物類型。它們已經完全滅絕,內部結構和生長機理,在現生樹木中已經無法看到。”牽頭本次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洪河說。
相關研究成果于24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編輯: 張珍珍]
相關專題:
青島網絡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