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曉玲(前排右四)和社區文化藝術團成員,通過社區文化活動凝聚民心。(受訪者提供)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杰
在10月16日中共青島市委召開的全市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會上,李滄區有6位社區書記受到表彰。他們在社區治理方面有何過人之處,又是怎樣帶領社區居民過上了有收獲感、滿足感的生活?近日,半島記者走近這些社區的“一把手”,并探尋他們在體制、培訓、責任、督查等方面創新治理社區背后的堅實保障。
■社區之新
創新基層黨建,
社區越來越暖 如何讓一個社區文化相對薄弱的社區重新聚攏民心?這是李村街道棗園路社區黨委書記賈曉玲6年前上任時面對的最緊迫的問題。10月20日,在接受半島記者采訪時,賈曉玲對當時絞盡腦汁尋找突破口的景象仍歷歷在目。“最后我們決定以點帶面,用社區文化活動凝聚民心,心齊了,基層黨建的各項工作就能順暢開展了。”賈曉玲稱,在當時看來的這種創新舉措,經過6年的積淀已經迸發了巨大的活力,如今社區的藝術團已經有4支隊伍80多人,拿獎拿到手軟。更重要的是,以文化為突破口,社區的基層黨建工作進行得有聲有色。
在棗園路社區,黨員每月觀看黨性教育視頻、居民每月開展科普講座已經成為常態。這些受歡迎的教育模式,歸功于賈曉玲帶領下的創新。近年來,該社區通過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在黨員中開展微課堂和遠程教育,并對轄區128個非公組織和社會組織的黨建情況進行摸底排查,建立社區聯合黨委,將兩新組織黨員全部納入黨組織管理。
通過這些特色項目,棗園路社區搭建起了“溫馨棗園”黨建品牌,在居住環境、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養老服務、文化活動等方面連續開展豐富活動,受到社區居民的好評。此外,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棗園路社區還制作了文明公約和“善行義舉四德榜”,連續開展“五好文明家庭”評選活動,涌現出一系列的社區先進人物。
對虎山路街道金水路北社區來說,榮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稱號,是社區黨委書記董榮萍和所有居民最驕傲的一件事。董榮萍將其歸功于社區基層黨建創新打造的“四學模式”,即領導干部帶頭學、統一活動集中學、營造氛圍引導學、有效對接全員學,推動了社區黨員學習教育扎實開展。近年來,在董榮萍的帶領下,已幫助20多名下崗人員走上再就業之路,先后成立了社區義務巡邏隊、社區助老大食堂……一項項創新舉措讓居民感受到了大家庭的幸福、社會的溫暖和黨的關懷。如今,社區文化氛圍越來越濃厚,真正成為居民學習的場所、活動的樂園、維權的陣地、排憂解難的家園。
■社區之變
口袋腦袋由窮變富,
生人社區變熟人社區 世園街道上流佳苑社區是李滄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先后被評為“山東省文明社區”、“山東省標桿社區”。十幾年前,這里卻是李滄東部最貧窮的村莊之一,居民人均收入不過幾百元。社區實現華麗變身離不開一個人,他是該社區黨委書記李存業。1993年,李存業被推選為“兩委”班子負責人,他拿自己的錢為社區辦廠、招商,使社區企業滾雪球式壯大。2005年,社區進行改制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引進多家內外資企業,集體經濟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李存業還帶領社區居民編纂《李氏族譜》、《李家上流村志》等傳承社區文化的書籍,大力弘揚孝道文化,開辦智慧社區。
還有一種變化叫由生到熟。滄口街道紫荊苑社區就是范例。作為回遷社區,這里以前是個生人社區,回遷居民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王軍擔任社區黨委書記后,帶領社區一班人從零開始,將紫荊苑社區打造成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示范社區,探索出一條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新路徑。比如,社區黨委將736名黨員按居住單元劃分為22個網格黨支部、52個網格黨小組,它們成了民意“收集器”和民聲“傳話筒”,創新打造出了“黨員提案”模式。此外,王軍還將社區中有影響力的企事業單位納入區域化黨建工作,設立“兩新組織聯合黨支部”,把群眾凝聚了起來,讓鄰里關系熟絡了起來。這個生人社區如今變成了處處見親情的熟人社區。
■社區之承
傳承百年古村文化,
打造新時代社區精神 有著超過百年歷史的古村,如何將歷史文化傳承下來,并結合基層黨建重塑出新的社區精神?湘潭路街道的大棗園社區是其中的典范。作為一個有500年的歷史、4000多居民的大型社區,近年來隨著居民口袋鼓起來,觀念和意識出現一定的落層。該社區黨委書記王忠於帶領居民整合古村歷史文化資源的傳承,打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廣場,并與社區黨史館、信息化教育中心等共同構筑黨群教育陣地,成為全區黨建教育一面鮮亮的旗幟。
興城路街道的板橋坊社區也是個百年古村,在該社區黨委書記王淑琴看來,這種歷史文化的傳承是新時代社區基層黨建的優秀資源。“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要讓黨的旗幟在群眾心中高高飄揚。”王淑琴說,治理社區必須要發揮黨員先鋒作用,在她的帶領下,社區志愿義務勞動中隨處可見黨員骨干的身影。如今,板橋坊社區已建立了社區黨組織為領導核心的組織管理體系,打造了新時代的社區精神,通過社區群眾工作站、文教體活動站、衛生服務站、安全警務站等,為居民提供公益性、社會化、志愿型等三大類54項服務,件件事暖到了居民的心坎里。
■社區之盾
多措并舉做保障,
提高基層黨組織規范建設 這些社區在創新發展中取得的成績背后,是李滄區對提高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水平的種種努力和后盾保障。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李滄區先后制定了多個關于深化基層黨建工作的意見和辦法,進一步規范社區黨組織設置。此外,對社區干部管理、監督、考核、獎懲等提出了明確要求和具體舉措,對全區軟弱渙散社區、后進社區及矛盾隱患較突出社區連續三年選派機關干部任第一書記,全脫產幫助社區破解發展難題、化解信訪矛盾、開展幫扶整治。
除了機制上的保障,李滄區還對社區“兩委”進行了嚴格的培訓,按照“守紀律、講規矩”要求,連續三年分批進行封閉軍事化管理培訓,并對各黨(工)委副書記、第一書記和社區黨組織副書記進行了集中輪訓,進一步增強紀律規矩意識。建立基層黨建工作巡回督查組,將基層黨建工作納入區“五位一體”聯合督查,對全區11個街道基層黨建工作進行了專項督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通報、反饋、處置,督導街道、社區及時整改。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