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9月30日消息 9月28日上午,2017年省市區突發地質災害聯合應急演練在沙子口街道大石社區拉開序幕。據了解,此次演練共出動應急、國土、公安、環保、消防等工作人員以及社區群眾140余人,出動各型車輛10余臺,各類救援裝備60余件(套)。
五級響應,應急信息處置迅速
此次演練模擬了嶗山地區局部暴雨,沙子口街道大石社區西坡頂滑坡隱患點出現險情,直接威脅在滑坡體前緣下居住的大石社區20余戶50余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場景。
“我是大石社區監測員劉昌泉,剛剛發現,大石社區西坡頂滑坡體出現裂縫,寬度大約2厘米,延伸大約5米。”28日上午10點半,沙子口國土資源所所長王立斌接到險情報告電話,迅速反應,一方面指導監測員做好地質災害預警信號發布準備,并通知社區群眾做好撤離準備,另一方面將險情逐層向上級部門匯報。省、市、區、街道、社區五級快速響應,嶗山國土分局立即派區級地質災害應急專家攜帶監測設備趕往大石社區現場;嶗山區政府接到報告后第一時間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組建包括應急分隊、國土、公安、衛生等部門在內的臨時應急指揮部,并趕往現場;省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即刻組織應急調查技術人員、裝備、設備、儀器,趕赴滑坡隱患點。整個應急信息流轉和處置不超過二十分鐘。
分工合作,村民集中轉移至避險安置點
根據分工,公安部門立即封閉隱患點兩側道路,實施交通管制,封鎖進入滑坡威脅區的村道;國土資源所帶領監測員繼續監測滑坡動向,確保安全;應急分隊發出預警信號,組織撤離群眾。
“咣咣咣咣咣......”應急人員邊敲鑼邊用喇叭喊“全體村民請注意,西坡頂即將發生山體滑坡,請按照避險明白卡規定的路線,馬上轉移到避險安置點。”50余名村民聽到動靜后,紛紛跑出家門,在應急人員的引導下向避險安置點轉移。在轉移過程中,由于雨大路滑、道路狹窄擁擠,一名群眾摔倒受傷,應急分隊立即用擔架將受傷群眾轉移至外圍空曠地點,醫護人員對傷員進行處置并及時送往醫院救治。其余群眾順利撤離至臨時搭建的應急帳篷中。
專業監測,高精尖技術助力應急決策
此次演練區別于以往歷次演練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加入了專業監測和遠程應急會商。在演練中,嶗山區應急專家配合省市專家和技術人員對地質災害應急情況開展技術調查,三維掃描儀、四旋翼無人機,靜態GPS、無線單兵等先進調查設備悉數“上場”,全方位開展災害體調查,不斷將滑坡區域的變化情況傳送至現場,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和專業監測隊伍,對現場指揮部及時準確地做出應急決策提供了極大的技術支撐。
后方省地質災害應急辦也通過遠程視頻會商系統對現場指揮部予以指導,最終出具應急調查處置結論:因滑坡體已趨于穩定,現場解除道路封鎖;繼續監測滑坡體,及時匯報變化情況;新聞宣傳部門做好災情速報工作;街道辦事處會同民政、公安部門等開展善后處理工作。
投資1.38億,嶗山區積極防治地質災害
嶗山區地處地質災害易發區,地形比較陡峭,地質復雜,在降雨強度大、排水不暢的情況下,極易引發坡面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經調查,嶗山區查明的隱患點占全市的40%左右,自2011年至2016年,嶗山區政府共投資1.38億元,共治理和計劃治理95個地質災害隱患點。
下一步,嶗山區將根據規劃安排,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計劃用3年時間,對危害性較大的隱患點進行治理。其余地質災害點采取防治結合和預防為主的原則,重點做好監測和群測群防工作。
應急演練旨在檢驗省市區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部門在遭受突發性地質災害時快速反應、決策應對能力和地質災害防治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切實提高公眾防災意識、應急避險、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減少突發地質災害發生時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
通訊員 孫俊杰 文 梁湘
[編輯: 王君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