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高溫、高濕、有毒、危險環境里的工作常見機器人的身影,它們替代工人,逐漸成為一種趨勢。近日,我省印發了《山東省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7-2022年)》。根據規劃,到2022年,全省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國內領先,萬人機器人數量達到200臺以上。
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調試。 本報記者 朱洪蕾 攝
齊魯晚報記者朱洪蕾
電力巡檢頻度提三倍人工工作量降七成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濟南高新區的山東魯能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在機器人成品存放區內,整齊地排列著一排排白色的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
魯能智能總經理許瑋介紹,這些機器人個頭不大,但是作用不小。工作的時候,機器人能夠穩穩地行進在路面上,還能對周圍的聲音做出反應,對設備進行實時檢測,及時發現設備缺陷隱患。兩個忽閃忽閃的大眼睛,一只能夠感知可見光,一只能夠感知紅外線。
已經投用的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每天可以巡視整個變電站三遍,每臺機器人每天要扭動腦袋700多次。許瑋介紹,通過電力機器人智能化運檢,極大地推進了“機器代人”進程,可實現全自主、高效率、全天候巡檢,運檢精度準、安全系數高、適應能力強。以500千伏變電站為例,機器人巡檢頻度可提高3倍,人工例行巡視工作量下降71.4%。
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沒少立功。許瑋介紹,在2014年4月15日,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在巡檢過程中發現500千伏嶗山變電站2號存在安全隱患并預警。如果事故發生,形成大面積停電,間接損失可能會有數億元。自2005年第一臺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在濟南投運以來,已經在全國765所變電站推廣應用了近500臺,市場占有率保持在全國第一,占據國內市場半壁江山。
山東省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趙永國介紹,以前電力公司都是人工巡檢,需要電力員工不斷用眼睛來觀察是否有隱患,非常辛苦,很有可能遺漏安全隱患,而且工人在變電站內工作也會存在一定的危險。在機器人代人工作方面,魯能智能研制的一款配電網帶電作業機器人更具有代表性,“這種帶電作業機器人完全可以代替人類,長期‘駐守’在電線上。”
新舊動能轉換機器人是核心裝備 趙永國介紹,從機器人種類上區分,一般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一般指的是常見的機械臂,現在應用最多的是汽車行業,汽車整車廠,包括焊接、噴涂、搬運、零部件的上下料等。
而服務機器人則分為兩類,有一種是家庭服務的,還有一種是專門服務的。國內一般把專業服務機型叫做特種服務機型,像航空航天、醫療等領域,以及危險環境作業的、軍方的機型等,都叫專用服務機器、特種機型;而一般家庭機型,像用來擦玻璃的,掃地的,娛樂的,這些都是家庭服務機型。
趙永國介紹,拿搬運來說,不管是什么產品,最后肯定是打成包,像化肥、糧食等,以前都是靠人,但這些都是重體力活,不少人的腰都受不了,這些工作,現在都是機器人在做。
像山東恒易德公司生產的工業機器人主要適用于化工、飼料、食品、耐火材料等領域的搬運、碼垛、裝車等,產品已應用于壽光聯盟集團、沂水青援集團、諸城興貿集團、新希望集團等企業。
趙永國表示,山東是制造業大省,工業機器人主要就是在工業制造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靠的就是高端裝備,自動化水平,機器人是最核心的構件。從新舊動能轉化來說,機器人在高端裝備制造業里面,就是最核心的裝備。
趙永國介紹,“從焊接來講,焊接很大程度是靠工人的經驗,那每個人的經驗是不一樣的,用機器人焊接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是完全一致的。”“工人做某個東西,一天能焊接10個,機器人就可能100個,減少用工人數。”趙永國說道。
“新舊動能轉換,實際上也就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傳統產業新舊動能轉換靠啥?就是靠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水平,而自動化水平靠什么?就是靠裝備,這里面機器人就是先進裝備的代表,是核心裝備。”
山東企業“小散弱”產業處于落后狀態 趙永國介紹,在機器人研發生產領域,山東其實比較落后。無論是產業還是技術創新方面,山東總體上比較弱,沒有太大的企業。創新上集中在各個高校,院所并不豐富。
據了解,我省的機器人相關企業,平均營業收入不足2億,規模以下企業占42%,產品主要集中在搬運、抓取、碼垛等領域,人機交互型智能機器人產業化進程較慢。企業“小、散、弱”問題突出,自主品牌薄弱,企業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產品一致性、可靠性、穩定性與國際知名企業有較大差距。目前我省機器人產業總體處于中低端水平,系統集成所需的機器人本體、控制系統和關鍵核心零部件,多數用戶要求使用進口產品,在汽車、電子、生物制藥等領域使用的機器人主要是國際品牌。
趙永國坦言,“拿一個制造企業來講,需要的是生產線開工之后,最好不要停下來,一停就造成不小的損失,但是這一點,很多國產工業機器人就做不到,企業只能買進口的。”趙永國介紹,在工業機器人研究領域,國外的科研機構和企業,比咱們研究得早,應用得也早,想要趕超難度很大,現在科研機構和企業也在做,也有不少成效,但是距離國外差距還是不小。
服務機器人可實現彎道超車 而在服務機器人領域,反而在研究上差距不是很大,企業有趕超的希望,像魯能智能研發的智能巡檢機器人,就是用于專門服務的服務機器人,也成為了國內最早完成電力機器人成果轉化并進行批量生產推廣的企業。這也為我省實現服務機器人彎道超車提供了必要條件。
山東康泰實業公司生產的康復服務機器人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24%,2016年上半年生產3.8萬臺,同比增長15%。威高手術機器人、海天智能和攬盛機器人等公司生產的醫療、康復、護理服務機器人正進入產業化階段。
德州力維機械公司2016年上半年生產消防救援機器人6臺,同比增長30%;山東國泰科技公司上半年生產消防滅火機器人4臺,同比增長100%,安保等特種服務機器人正在迅速崛起。
而在前不久剛結束的2017中國(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上,山東企業提供的各式各樣的水下機器人成為展會上的亮點。青島趕海機器人有限公司展出了T51系列駝載平臺式水下機器人。T51是國內首創的水下運載平臺,可以根據用戶需求留有很多接口,方便與搭載的水下工具對接,保證數據通訊便捷有效。可以攜帶機械手、地震接收儀、海底記錄儀、激光3D掃描儀、激光粒度儀、3D圖像聲吶、水聽器等多種設備,實現在水下的不同運動軌跡,或海底爬行,或定深飛行,甚至定高、定向航行,進行在線實時數據收集,可實現許多傳統設備實現不了的作業,極大節約了海上作業時間,節省了海上作業經費。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