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拆違拆臨行動不斷持續深化,城市大變遷伴隨消費升級,本土大型社區商業零售品牌承壓而行,政府監管加速濟南零售業態轉型升級。各方勢力跑馬圈地中,對社區終端零售的爭奪越演越烈,誰會抓住這個機會快速崛起?
民營超市一年開店百家
公開報道顯示,截至7月21日,濟南市共拆除違法建設57044處,面積2623萬平方米,面積相當于119個泉城廣場,保守估計80%以上均為商業經營場所。
作為濟南社區零售兩大“正規軍”之一,華聯鮮超今年新增10多家店,主要開在市中區。統一銀座目前在濟南布局160多家門店。
作為線下零售爭奪的最后一塊蛋糕,從2014年起,濟南華聯集團將發展便利店作為戰略部署,布局華聯鮮超,目前華聯鮮超在濟南已有50家,全部為直營。濟南華聯集團有關人士表示,因租金上漲帶來的壓力,目前,以穩扎穩打為主。華聯鮮超開到70家-100家時,有望贏利。
而一大波民營社區零售品牌比如益康、孟鑫、陶魯、大山、倍全等,在這一波變革中,身段靈活,加緊擴張步伐。
“現在倍全也搞物流自營,越來越像便利店了。”濟南倍全電商公司總經理崔麟說,倍全定位是賦能小店的互聯網平臺,但現在模式越來越重。濟南市中區作為全省互聯網+便利店示范區,倍全在這里布下重兵,倍全在濟南190家店,120家開在市中區,現在每月新開10家-15家加盟店。
陶魯超市則將今年開店數定在200家。這個家族式企業2014年只有20多家門店,目前在濟南已有120家店,加上沒掛“陶魯”牌子的總共140家。陶魯超市總經理楊文生告訴齊魯晚報記者,陶魯超市采取股份制運作,現在他手上有很多餐飲店轉讓出去的房源,選好位置后招商,100多家門店一家拿出1萬就是100萬資金,公司控股51%。
快速擴張必然也帶著風險,供應鏈,追溯體系,這些是一些民營超市的短板。崔麟說,大規模擴張必然伴著淘汰,這不是一個店一個店地淘汰,而是一個品牌一個品牌地淘汰,對此企業要有足夠的風控意識。
濟南樣本:生鮮加強型
濟南市大面積拆違拆臨后,生鮮店、便利店在濟南開始崛起,這些業態在其他二線城市早已存在多年,在濟南則處于萌芽期。
華聯鮮超今年新增的十多家門店主要在市中區。濟南華聯集團運營總監孫健表示,現在,上海、深圳都是像7-11、全家這樣的大型社區連鎖超市,便民肉菜店。但7-11,全家很少涉及生鮮品類。針對濟南拆違拆臨留下的市場空白,華聯鮮超試點加強型生鮮便利店。
華聯鮮超劉長山店是配合濟南市拆違拆臨新建的樣板店,劉長山店面積300平方米,目前是華聯鮮超銷量最大門店,一天流水3萬-4萬元。這個門店的生鮮、蔬果品類擴大到30%。孫健表示,生鮮不賺錢,就起到帶動客流作用。
倍全在七里山門店把生鮮比例提高到70%。“生鮮做好了,毛利大于超市標品。”崔麟說,此次拆違拆臨,倍全在市中區門店拆掉20多家。在市中區選址建新店很困難,不是商業用房不敢租,現在采用的是將原有便利店增加生鮮品類的辦法。
6000社區店數字化轉型
多處違建門頭房拆除,擁有產權的門頭房租金上漲。楊文生說,在歷下區和高新區,一個100平方米左右的門頭房,年租金10萬-20萬左右。
租金上漲必不可免,拆違只是一個誘因。對于濟南6000余家社區連鎖超市加便利店而言,你貨架上擺的商品價值多大?要進多少貨才能保持最有效庫存?要把小店開在哪里,才能靠近更多的小家庭/單身/高收入這類高價值消費人群?
2014年倍全剛進駐濟南時盤了一家店,150平方米小店,清庫存清了47萬!3年前進的衛生巾堆在倉庫里,店主根本不知道。倍全開發的智能收銀機,最重要的不是告訴你店里什么東西賣得好,而是什么東西賣得不好,滯銷了多久。
現在,包括倍全在內,濟南至少有七八家做B2B采購系統,向夫妻店提供訂貨、物流、營銷等服務,這就是小店的數字化變革——不是一分一厘攢利潤,而是靠大數據分析進行精細管理,從選址、收銀、訂貨、物流到倉儲,以提高坪效。(單位面積產出的營業額)7-11在中國的“店王”日均流水6萬,而一個傳統路邊店一天流水也就三四千元。對于這樣的互聯網+便利店,濟南市政府給予“1平方米400元,連補3年”的補貼政策,引導夫妻店轉型升級。
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品牌將領跑
無人超市亮相濟南,海鮮社區連鎖超市“膠東一畝海”亮相濟南,以B2B模式賣鮮菜的云菜園在濟南高新區快速擴張,它們是社區零售新物種嗎?
零售業價值重估,小而多,品類少而精的小業態再次展現渠道價值。號稱水果界7-11的百果園快速擴張,目前門店2473家,覆蓋41個城市。在濟南,像福滿佳這樣的社區水果連鎖超市發展迅猛。
未來,真正有生命力的社區商業是什么?
孫健說,這個品牌既能迅速覆蓋城區主要網點,又能真正滿足社區品類需求,就濟南現實情況看,這種生鮮加強型便利店或許會在全國成為樣本。
崔麟說,在濟南,一定有一個品牌去干這么一件事——在居民半小時生活圈,建一個集水果、蔬菜、海鮮、熟食、肉類為一體的綜合體。它有互聯網基因,有資源整合能力,并且能解決社區零售痛點,未來3-5年濟南一定會崛起一兩家這樣做生鮮專營或者連鎖便利店的品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蔡宇丹)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