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4月8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再次視察納塔茲核工廠。距離他2006年驕傲地向全世界宣布伊朗核計劃啟動,已經過去快兩年了,能弄懂復雜說明書的伊朗人還是搞不明白眼前的麻煩:
明明離心機質量合格,為什么一投入生產運行,就馬上會磨損破壞?
問題似乎沒有想象當中嚴重,卻一直看不到完全解決的希望。孤傲的伊朗人不想向全世界低下頭顱,承認自己出了問題。內賈德很著急,畢竟他在演講中曾喊出“伊朗要對西方國家說不”,他希望伊朗能夠在核問題上有自己的話語權。
長期被孤立的伊朗也不在乎聯合國的經濟制裁。作為海灣國家,內賈德堅信伊朗能頂住制裁,還能擁有自己的核設施。
當時的美國發出戰爭威脅,但誰都知道,深陷阿富汗、伊拉克兩大泥潭的他們,無力發動第三場戰爭。
伊朗人繼續往工廠里搬入一臺又一臺嶄新的離心機,但是一次次的實驗失敗讓他們非常沮喪。
苦悶的伊朗人還在繼續他們的研究,但時間線還在推進。
2010年,互聯網世界第一次發現了震網病毒。不少專業人士說,這似乎就是伊朗核工廠的問題根源。
2012年,伊朗核問題塵埃落定。但高傲的伊朗人依舊不肯承認自己的核工廠曾經被病毒侵襲過。
然而,隨著更多的數據分析與理論研究被擺上臺面,結論都指向了同一個結果:伊朗境內的核工廠與諸多工業企業的問題,都是因為受到這種震網病毒的攻擊所致。
越來越多的跟進報道,讓人們對震網病毒越發驚恐。
它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病毒?
震網:超級破壞武器,定向攻擊基礎設施
在許多人的觀念中,電視機、冰箱、空調這樣的硬件設備和電腦病毒是沒什么關系的。再厲害的電腦病毒,最多也就是把自己電腦中的所有文件都破壞。只需要拿起鼠標進行簡單操作,許多軟件都可以重新還原系統,繼續使用。
這也是震網病毒能迅速引發關注的原因。它所針對的,就是那些看似沒有病毒威脅的工業基礎設備。
傳統的工業控制系統是一種“史前”技術,隔離網絡、規模龐大、通訊單一,這樣的設置就是為了完全隔離任何外界可能進行的攻擊。
要針對這樣的系統進行攻擊,傳統的互聯網理論是行不通的。因為與攻破一臺連接到互聯網的電腦不同,想要攻擊工控設施的黑客被隔離在外,根本沒辦法對其進行破壞。
在局勢最緊張的時刻,伊朗核計劃卻因為離心機的“不給力”而停滯不前,究竟發生了什么?
2012年,《紐約時報》的報道在某種程度上揭秘了伊朗核危機解決的幕后故事。報道稱,美國從2006年起就開始進行代號為“奧運會”的秘密網絡計劃,就是為了遏制伊朗的核野心。此后,多家媒體的報道都帶來了一個名字:震網(Stuxnet)。
震網病毒本質上是一種利用“零日漏洞”進行攻擊的病毒。
一般來說,利用“零日漏洞”攻擊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傲闳章┒础?,也就是0-day,是指軟件中剛剛被發現、還沒有被公開或者沒有被修補的漏洞。由此入侵,可大大提高成功率。
但“零日漏洞”一般都極為昂貴,在黑市通常可以賣到幾十萬美元。
所以當卡巴斯基實驗室的創始人尤金•卡巴斯基對看看新聞Knews記者說起震網病毒,他所想到的第一個形容詞,就是“預算驚人”。
卡巴斯基認為,像這樣復雜的網絡襲擊,絕非個人能夠實現,研發期間需要大量的工程師進行團隊合作。
這也是眾多電腦專家的觀點:震網病毒的攻擊,背后必須要有一個國家的龐大財力和先進技術作為支撐,還需要有充分的動機。
有專家認為,震網病毒的侵入,至少將伊朗的核計劃推后了兩年。
同時也有人在提出疑問,震網病毒是如何到達伊朗核工廠?
目前不乏大量專業人士對于設備的研究、對于派遣特工帶入病毒的討論。但不論怎樣,震網病毒的出現已經超乎許多專家的預料。屬于互聯網的病毒攻擊已經真真切切地影響到了現實生活,當“互聯攻擊”被帶入到“物聯攻擊”,這樣攻擊與被攻擊的博弈過程已經上升到了能夠影響一個國家的戰略層面。
網絡攻擊破壞驚人,全球合作勢在必行
震網病毒攻擊了不止伊朗一個國家,全球范圍內,至少有數十萬臺電腦受到感染。震網病毒被制造出的目的與普通病毒有著根本性的不同,它擁有與武器類似的目標,那就是破壞。
而正是它的打擊對象是全球各地的重要目標,因此被一些專家定性為全球首個投入實戰舞臺的“網絡武器”,而且無需借助網絡連接進行傳播。這種病毒可以破壞世界各國的化工、發電和電力傳輸企業所使用的核心生產控制電腦軟件,并且代替控制系統對工廠其他電腦“發號施令”。
像這樣的電腦,大部分都掌控著在國家級領域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大型設施。
來自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信息與社會發展研究所的李艷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震網病毒的出現讓各方專家都驚訝,認為這可能就是未來網絡戰的一種預演,因為“它能夠和核設施這樣高敏感性的設施聯系在一起?!?br>
讓人警惕的是,各國之間嚴重不平衡的互聯網資源,無異于助長了霸權主義產生的可能性。在震網病毒攻擊這樣的網絡戰“預演”的情況下,中國所提倡的建設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顯得尤為必要、迫切。
“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絡空間的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 習近平主席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的發言擲地有聲。專家表示,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共同體不是要實現某種理想化的烏托邦,而是在尊重主權平等原則基礎上,尊重客觀的需要與合理的利益,同時將不確定性的風險降到最低。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施聰 劉桂強 金翔)
[編輯: 李敏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