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牧民守護誤闖草場藏羚羊 成“不在編”的野保員
定居的藏羚羊
【砥礪奮進的五年·西藏新發展新面貌】
青藏高原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被稱為“生命禁區”,然而這里卻生存著我國特有的動物——藏羚羊。藏羚羊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特點之一是季節性遷徙。為了保護藏羚羊,我國先后成立了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3個自然保護區。
西藏那曲地區的安多縣就處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是藏羚羊遷徙的大通道。然而,安多縣一片牧民的草場里,不僅生存著300多只藏羚羊,而且它們還在此繁衍生息,定居了下來。
這得從20年前的一場漫天大雪說起。
藏羚羊誤闖草場
1997年10月底,那曲地區遭受了一場雪災。大雪過后,安多縣某村的兩名牧民去放羊,發現村里的草場里有幾只藏羚羊,就把這事告訴了當時的村主任格才。
安多縣是純牧業大縣,草場早已承包到戶。牧民的草場都有網圍欄,一般野生動物是進不去的。因此,聽到消息的格才將信將疑地來到草場一探究竟。
“我到草場一看,果然有一群藏羚羊,大概有15只。它們集中在一起站著,看到我并沒有跑開,可能是因為冷,又沒有吃的,沒力氣跑。”格才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我覺得它們很可憐。我在網圍欄外面還發現了一些餓死的盤羊,如果把藏羚羊趕到外面,它們肯定也會餓死。我就把它們留在了草場里。”
村里的那片草場是用來接羔育幼的,每年只有秋季才會開放,因此牧草比較長,大雪過后很快就露了出來。格才推測,正是肥美的牧草吸引了藏羚羊,加上網圍欄周邊積雪比較厚,使得它們能輕易跳過網圍欄。
回到村里后,格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開村委會議,決定不驅趕誤闖入草場的藏羚羊,并且號召村民拿出各家的牧草給它們。對此,沒有一個村民反對。
牧民傾力守護
冬去春來,牧民們以為草場里的藏羚羊會離開。“草場網圍欄的門經常是開著的,它們很容易就可以離開。”格才說,但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群“不速之客”并沒有要離開的意思,反而開始在草場里繁衍生息。
藏羚羊留下了,又該怎么保護?為了讓藏羚羊能安居,1998年,在格才和村民們的申請下,草場被納入了西藏自治區的保護區。1999年,格才成為野生動物保護員。他每個月都要圍著草場巡邏4次,為藏羚羊趕走狼等天敵。不僅如此,他還抓住機會向村民宣講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久而久之,村民們成了“不在編”的野保員。
就這樣,每年秋季,藏羚羊和牧民的牛羊一起吃草,其他時間則繼續留在草場里。牧民和藏羚羊相安無事。十幾年過去,草場里藏羚羊的數量越來越多,原本不大的草場面臨很大的壓力。
2005年,草場迎來了一次擴大項目。在搬遷了3戶牧民后,草場由原來的1.5萬畝增加到了現在的3萬畝。草場的壓力大大緩解。
現在,草場里生存著300多只藏羚羊。“有些是最初那15只藏羚羊生育的,有些是后來又進來的。”格才說,從最初發現藏羚羊到現在,20年來,草場里沒有發生過一起傷害藏羚羊的事件。
“有一年巡邏的時候,我看到兩只自然死亡的藏羚羊,就把它們就地掩埋了。這是偶然會發生的事情。”格才解釋說,對沒角的藏羚羊,他將其就地掩埋,再進行消毒,對有角的,就將角打碎再掩埋,以免引來盜獵者。
今年61歲的格才是村黨支部書記,同時依然是野生動物保護員。他現在還會帶動黨員和村民到草場撿拾垃圾,保護棲息在草場里的藏羚羊。
曾經在那曲地區從事農牧工作多年的任春丞說,牧場有草、有成比例的交配對象、天敵又少,這些因素導致藏羚羊改變了遷徙的習性。此外,那曲地區申扎縣的部分藏羚羊群落也是不遷徙的。這和那曲地區近年來的生態保護行動有密切的關系。
(本報記者 蔣永峰)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劉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