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員準備將浮標投放水面。
浮標成功投放水面。(圖均由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提供)
半島全媒體記者 韓小偉 實習生宮優美 通訊員 孫吉強 報道
半島都市報9月12日訊 我國目前最先進的科考船——“向陽紅01”8月28日從青島起航,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9月12日半島記者獲悉,此次環球科考首戰告捷,9月8日在布放極限情況下成功投放白龍浮標。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于2010年開始,在印度洋東南部區域(100°E,8°S)投放點開始布放白龍浮標。該浮標不僅可以觀測海表氣溫、氣壓、風速風向、相對濕度、雨量、長波和短波輻射等大氣要素,還可以實時采集海洋表層至深層海水溫度、鹽度、海流、溶解氧等重要海洋參數。浮標團隊對該站位每年維護一次,2016年布放的白龍浮標已經工作接近一年,因此需要回收維護保養,并保持站位觀測數據資料的連續性。
據了解,布放白龍浮標是這個航次的第一個定點作業任務,在“向陽紅01”船到達印度洋的第二天即開始實施。由于目前季節印度洋風大、波浪高、洋流強,風速達到6級,波高接近3米,屬于可布放條件的極限情況。船后甲板晃得厲害,相關人員經過現場協商,決定實施布放。
9月8日當地時間早晨六點,全體浮標布放人員和船上實驗室與甲板工作人員到船后甲板集合。太陽升起時,相關工作人員已把設備移放到合適的位置并固定好,做好了投放準備。工作人員吃完飯后又回到甲板,此時船比較晃,浪有時會打到甲板上。張船長和浮標投放負責人寧春林博士在強調安全工作注意事項后,開始指揮大家工作,雖然人多,但很有秩序。一段時間后,固定浮標的繩索解開,A架吊起白龍浮標慢慢到船尾部的海面上方,隨著一聲令下,遙控脫鉤器打開,白龍浮標入水。
“激起的浪花告訴我們,標體投放成功!”工作人員介紹,接下來就是放包塑鋼纜,一共七百米,每隔一段距離加綁一個設備;然后是尼龍繩入水,一共四千多米,每五百米需要卸扣接起來,尼龍繩極限承重達六七噸。鉛塊是整個浮標的最后一環,在A架穩重的牽引下,三噸重鉛塊入水的那一刻,大家響起了掌聲。寧博士高興地說,所里岸站系統北京時間2點收到了白龍浮標的信號和數據,一切正常,投放成功!此時當地時間是中午1點10分左右。
回顧整個投放白龍浮標過程,用時從早上六點到下午一點半,雖任務艱巨,但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首戰告捷。作為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在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基礎上,自主研發的國內第一套7000米級深海氣候觀測系統,承載的不僅僅是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砥礪前行的海洋夢,更是肩負中國海洋人深耕探海前進的希冀和美好愿望。本次順利投放意味著我國繼續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一起,共同為全球印度洋海洋氣候監測提供基礎支撐,共同為應對氣候變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