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時節,高溫、暴雨、雷電等災害性天氣增加,歷來是事故多發時期。結合近期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特點,我省全面展開了村民建房安全專項整治。
記者采訪得知,在改善居住條件等多重因素驅動下,近年來農村建房不斷升溫,而自建是主要形式。受限于安全意識、技術水平等,安全隱患愈發嚴重。專項整治正是為了解決當前農村自建房的“野蠻生長”問題。
“鄉親搭把手就能建”
在農村修房、蓋房,長久以來都是從鄰里鄉親間找幫手。“這是農村的習慣。”家住濟南章丘的老楊回憶說,以前房屋結構簡單,從備料、搬運、搭架子到正式開工,誰也不會想著專門去請施工隊。
因為不存在雇傭被雇傭關系,彼此間純屬幫忙,泰安市住建局安全科科長張鵬介紹,以前村民建房出事,責任追究一度很麻煩。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房子越建越大、越高,不僅如此,建設方式也不同。“以前多是磚混結構,現在是框架。”老楊坦言,按說后一種方式需要鋼筋加固,但村民對成本比較看重,除了不太會用鋼筋,原材料上也盡可能選擇便宜的甚至是重復利用。
另外,早在十余年前,國家取消了針對個人的“建筑工匠”從業資格審批,之后,即便找施工隊,該看什么資質、證件,有概念的村民也不多。
除了希望改善居住條件,謀取更多補償款,則是近幾年城鄉接合部、城中村、園中村自建房大量涌現的原因。據了解,濟南南部山區管委會仲宮街道辦事處日前首批梳理出的40戶要拆除的自建房,面積就近萬平方米,因為大多是“搶建”出來的,隨意設計、施工的痕跡十分明顯。
補足監管“最后一公里”
從全國看,農村自建房監管還處在一個相對空白的狀態。我省率先突破,在去年出臺《山東省鄉村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辦法》,其中,2層以上、300平方米以上、總投資超過30萬元的農村房屋建設由住建部門直接掌握數據。低于上述標準,鄉鎮政府是監管主體,縣級住建部門負責跟蹤指導。
《關于加強鄉村安全生產、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環境保護、道路交通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則進一步明確了監管機構的設置與人員編制。不過,因為牽涉到財政、人事、編辦等多個部門,據了解,目前有一部分地區的鄉村規劃建設監督管理辦公室尚未到位。
針對這個問題,日前召開的全省安全生產電視會議提出向農村進一步延伸監管執法觸角,除了完善監管機構,更關鍵的是配足專業人員。據介紹,部分地區還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了服務外包、聘請專業機構參與的形式。
考慮到城鄉接合部、村鎮建筑工程具有體量小、周期短、隱蔽性強的特點,專業監管之外,我省還提出加大違法建設有獎舉報力度,更廣泛地發動群眾。
一些地區多年來未對農村建房進行過摸底的局面將徹底終結。記者了解到,多地鄉村規劃建設監督管理辦公室、村委會目前正逐一排查鄉村在建的新建、改建、擴建房屋,分類建立臺賬,部分地區已完成工作量的50%以上。
減少隱患需要疏堵結合
按照村民建房安全專項整治要求,有安全隱患的建筑必須立即停工整改,正常合法建設的村民住房,不消除隱患也禁止繼續施工。新增違法建房則實行即查即拆“零容忍”。
違章加建現象較為嚴重的地區,出臺了與本地特點相結合的專項整治方案,其中不乏“高壓線”式的手段:參與或包庇相關違法行為且拒不整改的村(居)黨員干部,在換屆、評優時一票否決。
“堵的同時,更要設法疏。”濟南市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譚光介紹,住建部門將及時開展送設計圖集、送建房技術下鄉活動;組織鄉村建設工匠技能培訓,提升村民建房的技術管理水平。同時,高新區規劃用三到五年時間建設超過700萬平方米的安置房解決目前14.3萬人的安置問題,今年底前就將完成近三分之一。
在土地流轉規范化程度在全國都有名的滕州市西崗鎮,黨委書記秦魁介紹,當地采用土地流轉托管、美麗鄉村統一規劃建設、“產城互動”即集中住宅區附近配備產業園等一攬子措施,大力推進村民進城,“農民在農村自己建房的積極性沒了,隱患自然也就少了”。
記者 付玉婷
[編輯: 張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