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婁花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偉
2017年6月23日,向陽紅09號船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全體科考隊員順利返回青島,這標志著2017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38航次)順利結束。
本航次三個航段歷時138天、航行18302海里、蛟龍號累計下潛30次、常規調查75個站位,足跡遍布西北印度洋、中國南海、西北太平洋,作業地形涵蓋海山、熱液、海溝等典型海底地形區域,共計23家單位156人參航。
取得五大科學成果獲得大量珍貴樣品與數據 本航次取得了豐碩的科學成果,蛟龍號載著國家海洋局、教育部、中科院、中國地調局等科學家潛入深海,完成了多個科研項目的調查工作,共采集到巖石624.6kg、結核結殼129.6kg、pushcore 短柱狀沉積物127管、生物2115只、海水5968L以及海量視像資料,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珍貴樣品和數據。
1. 實施大洋調查研究計劃“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成礦潛力與環境評價”項目,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在西北印度洋卡爾斯伯格脊熱液區成功發現了海底“黑煙囪”和多金屬硫化物丘與黑暗生態系統,明確了海底熱液活動的精確位置、特征與范圍,為后續深入開展調查區巖漿作用及其演化、沉積作用、構造作用、硫化物成礦作用、硫化物資源和微生物基因資源潛力及生物連通性等方面的研究搶得了先機,為相關科學研究的認識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重要基礎。
2. 圍繞我國2017年重點研發計劃“1000米級多金屬結核采礦試驗工程”項目的海上試驗選址及評價工作,本航次第二航段利用蛟龍號技術優勢基本圈定了我國1000米級多金屬結核試采試驗目標靶區,掌握了南海典型區域多金屬結核分布特征,開展了海洋地質、海洋化學、物理海洋等多專業海洋環境基線調查,獲得的高精度定位數據、高質量原位研究樣品,為開展1000米級采礦試驗環境影響評價奠定了基礎。
3. 國家實驗室科技創新項目“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38航次)南海潛次調查與研究”的下潛作業中,利用蛟龍號先進的技術優勢獲得了南海中部海山鏈珍貝海山一典型斷面的玄武巖樣品,直接觀察到臺灣峽谷現代濁流的地貌和沉積證據,極大地推進了南海中部海山巖石學及南海北部海底峽谷濁流的科學研究。
4. 作為國內超深淵海域研究的重點,中科院先導項目“海斗深淵前沿科技問題研究與攻關”在馬里亞納海溝開展5次作業。采集了不同深度的氣密海水樣品,成功回收了一年前在6300m海溝底部布放的氣密采樣器,在海溝南坡發現了兩處新的海底麻坑發育點,進一步認識了馬里亞納海溝特征性物種分布、基巖蝕變和沉積環境特征。
5. 973計劃“超深淵生物群落及其與關鍵環境要素的相互作用機制研究”在雅浦海溝開展5次作業,采集到大量巨型生物樣品,首次獲得2條雅浦海溝獅子魚樣品和2只未知物種,初步查明了雅浦海溝南段巨型底棲生物分布特點,發現雅浦海溝水體和沉積物中微生物具有較高的豐度和多樣性,對下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蛟龍號本航次表現優越具備業務化運行能力 蛟龍號在本航次發揮了其靈活機動、高精確定位的技術優勢,實現了長距離、大深度、高密度等海底觀測航行作業。
1. 第一航段在作業危險度最高的海域—西北印度洋卡爾斯伯格脊熱液區進行了11次下潛,海底熱液溫度超過300℃,蛟龍號多次有驚無險的與熱液噴口和聳立的黑煙囪“親密接觸”,充分驗證了蛟龍號在復雜海底地形環境下各系統功能性能和懸停取樣作業能力;
2. 第二航段在南海進行了最密集的下潛作業,15天開展了9次下潛,海底作業時間平均為6.5小時,其中3次為連續背靠背下潛,海底水平航行超過7000m,垂向航行超過400m,充分驗證了蛟龍號海底長時間、長距離、大落差連續下潛作業能力;
3. 第三航段在馬里亞納海溝和雅浦海溝深淵區進行了10次大深度下潛,其中7次水深超過6000m,充分驗證了蛟龍號連續大深度作業能力。尤其是蛟龍號144潛次在馬里亞納海溝6300m深度搜尋并回收122潛次布放的氣密性保壓采水器,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時隔一年在6000m以深海底對科學儀器的定點搜尋與回收,充分證明了蛟龍號高精度定位及其定點作業能力。
“蛟龍”號本航次的表現,驗證了潛水器穩定的下潛技術狀態和可靠的系統設備性能,為業務化運行奠定基礎。
潛航員和技術保障隊伍逐漸成熟 第二批載人潛水器潛航員全面參與本航次下潛,并完成兩輪獨立主駕駛操作,安全順利地完成了既定下潛作業任務,轉為初級潛航員,充分說明了我國第二批潛航員已經具備獨立駕駛潛水器的能力,體現了第二批潛航員培訓工作成效顯著,對我國未來潛航員隊伍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技術責任單位指導下,本航次開展了實習潛水器系統副總指揮、潛水器水面支持系統部門長等關鍵崗位培訓工作,通過實踐操作鍛煉,潛水器維護保障技術人員能力顯著提高。
中國大洋38航次是蛟龍號試驗性應用階段的最后一個航次,38航次的圓滿完成,標志著蛟龍號試驗性應用階段海上調查工作圓滿結束。蛟龍號計劃2019年前完成大修和技術升級,隨后進行業務化運行。蛟龍號將和我國深海其他高新技術裝備協同作業,發揮更大的作用,再立新功。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