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全媒體記者 韓小偉
近日,半島記者獲悉,2016年青島市海洋環境公報發布,其中介紹,2016年5月和8月對青島西海岸國家級海洋公園、靈山島省級自然保護區、青島大公島島嶼生態系統省級自然保護區和即墨大小管島島群生態系統省級海洋特別保護區開展了生態環境監測。
青島西海岸國家級海洋公園
海水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較好
青島西海岸國家級海洋公園于2014年3月13日經國家海洋局批準建立,總面積約45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397平方公里,包括靈山島鄰近海域、靈山灣、唐島灣,以及薛家島、瑯琊臺等附近海域和陸域。海洋公園區域內涵蓋青島西海岸重要的海洋與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包括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島嶼生態系統等,并對文昌魚、西施舌、野生皺紋盤鮑、野生刺參等珍稀海洋生物資源進行保護。
海洋公園及附近海域海水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較好,海水中pH、溶解氧、化學需氧量、活性磷酸鹽等監測指標均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春季超過70%的監測站位無機氮濃度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個別站位無機氮濃度超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最高濃度為358μg/L;夏季海水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僅1個站位無機氮濃度超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濃度為211μg/L,其它監測指標均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沉積物各項監測指標均符合第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
海洋公園附近海域浮游植物春季鑒定出36種,夏季鑒定出59種,主要類群為硅藻,優勢種包括柔弱角毛藻、扭鏈角毛藻、大洋角管藻、柔弱擬菱形藻等;大型浮游動物春季鑒定出19種,夏季鑒定出27種,優勢種為腹針胸刺水蚤、海蛇尾長腕幼蟲、近緣大眼水蚤、腹足類幼體等;中小型浮游動物春季鑒定出20種,夏季鑒定出 30 種,與往年情況類似,優勢種為小擬哲水蚤、洪氏紡錘水蚤、雙殼類幼體等;大型底棲生物春季鑒定出42種,夏季鑒定出31種,優勢類群為環節動物,優勢種包括寡鰓齒吻沙蠶、不倒翁蟲、凸殼肌蛤等。生物多樣性指數整體較高,生物群落結構較穩定,生物棲息環境較好。
膠南靈山島省級自然保護區
生物棲息環境較好
膠南靈山島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靈山灣東部近岸海域,于2002年12月30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總面積約32平方公里,島陸面積7.66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為海島生態系統,包括海域及海洋生物資源、林木資源、鳥類資源和地質地貌。
靈山島周邊海域海底底質為礫石和泥,海藻叢生,基礎餌料豐富,生物種類繁多,尤其是適合于刺參、皺紋盤鮑等珍貴海洋生物的生長、繁衍,形成了本海域的一個優勢海洋生物群落-刺參、皺紋盤鮑群落,其北部海域已于2009年4月28日被農業部確定為靈山島皺紋盤鮑、刺參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保護區及附近海域海水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較好,海水中pH、溶解氧、化學需氧量、活性磷酸鹽等監測指標均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春、夏季各有1個站位無機氮濃度超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最高濃度238μg/L。保護區及附近海域沉積物質量良好,各項監測指標均符合第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
保護區及附近海域浮游植物春季鑒定出16種,夏季鑒定出53種,主要類群為硅藻,優勢種包括奇異菱形藻、密連角毛藻、并基角毛藻、勞氏角毛藻等;大型浮游動物春季鑒定出14種,夏季鑒定出24種,優勢種為中華哲水蚤、海蛇尾長腕幼蟲、細頸和平水母、長尾類幼體等;中小型浮游動物春季鑒定出17種,夏季鑒定出30種,優勢種為小擬哲水蚤、擬長腹劍水蚤、雙殼類幼體等;大型底棲生物春季鑒定出28種,夏季鑒定出14種,優勢類群為環節動物,優勢種包括寡鰓齒吻沙蠶、江戶明櫻蛤、中華內卷齒蠶等。生物多樣性指數整體較高,生物群落結構較穩定,生物棲息環境較好。
青島大公島島嶼生態系統省級自然保護區
海水環境質量狀況總體一般
青島大公島島嶼生態系統省級自然保護區于2001年12月24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總面積約16平方公里,包括大公島、小嶼和五丁礁及附近海域。重點保護鳥類、海洋生物資源及棲息繁殖環境。
保護區及附近海域海水環境質量狀況總體一般,海水中pH、溶解氧、化學需氧量、活性磷酸鹽等監測指標均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春季大部分監測站位無機氮濃度符合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個別站位超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最高濃度為321μg/L;夏季海水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僅1個站位無機氮濃度超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最高濃度為328μg/L。保護區及附近海域沉積物質量良好,各項監測指標均符合第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
保護區及附近海域浮游植物春季鑒定出15種,夏季鑒定出56種,主要類群為硅藻,優勢種包括密連角毛藻、粗刺角藻、中肋骨條藻等;大型浮游動物春季鑒定出16種,夏季鑒定出18種,優勢種為中華哲水蚤、腹針胸刺水蚤、球型側腕水母、強壯箭蟲等;中小型浮游動物春季鑒定出15種,夏季鑒定出27種,擬長腹劍水蚤、小擬哲水蚤、雙殼類幼體等為優勢種;大型底棲生物春季鑒定出21種,夏季鑒定出18種,優勢類群為環節動物,優勢種類較多,包括絲異蚓蟲、雙唇索沙蠶、管纓蟲、紫蛇尾、琥珀刺沙蠶等。春季高密度的中華哲水蚤使得大型浮游動物生物多樣性指數略低,夏季個別站位未獲樣品導致出現較低的大型底棲生物多樣性指數,但整體來看多樣性指數較高,生物群落結構較穩定,生物棲息環境較好。
大小管島島群生態系統省級海洋特別保護區
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較好
大小管島島群生態系統省級海洋特別保護區于2015年7月10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總面積35.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4.6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包括大管島和小管島島群及周邊海域的植物群落、礁石、島岸資源、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環境等。
保護區及附近海域海水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較好,海水中pH、化學需氧量、活性磷酸鹽等監測指標均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春季近 70%的站位無機氮濃度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所有站位均符合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最高濃度為267μg/L;夏季僅1個站位無機氮濃度超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部分站位溶解氧含量低于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保護區及附近海域沉積物質量良好,各項監測指標均符合第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
保護區及附近海域浮游植物春季鑒定出23種,夏季鑒定出49種,主要類群為硅藻,優勢種包括奇異菱形藻、日本星桿藻、窄隙角毛藻、粗刺角藻等;大型浮游動物春季鑒定出15種,夏季鑒定出12種,優勢種為中華哲水蚤、強壯箭蟲、腹針胸刺水蚤、圓唇角水蚤等;中小型浮游動物春季鑒定出17種,夏季鑒定出 23 種,優勢種為擬長腹劍水蚤、小擬哲水蚤、洪氏紡錘水蚤、近緣大眼水蚤等;大型底棲生物春季鑒定出22種,夏季鑒定出18種,優勢類群為環節動物,寡鰓齒吻沙蠶、不倒翁蟲、絲異蚓蟲、花岡鉤毛蟲等為優勢種。浮游生物及大型底棲生物多樣性指數較高,生物群落結構較穩定,生物棲息環境較好。
■鏈接
一二三四類、劣四類水質,都是啥標準?
依據《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和《海洋功能區劃分技術導則》,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護目標,海水水質分為五類:一類水質:各種海水環境監測指標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適用于海洋漁業海域,海上自然保護區和珍稀瀕危海洋生物保護區。
二類水質:有一個或多個海水環境監測指標超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但各種海水環境監測指標均符合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適用于海水浴場、水產養殖區、人體直接接觸海水的海上運動或娛樂區,以及與人類食用直接有關的工業用水區。
三類水質:有一個或多個海水環境監測指標超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但各種海水環境監測指標均符合第三類海水水質標準,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海區、濱海風景旅游區。
四類水質:有一個或多個海水環境監測指標超第三類海水水質標準,但各種海水環境監測指標均符合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適用于海洋港口水域和海洋開放作業區。
劣四類水質:有一個或多個海水環境監測指標超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
[編輯: 張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