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1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普法咨詢專場在五四廣場舉行,青島市網絡文化管理辦公室、市公安局網警支隊、市通信管理局、市文化市場執法局等部門及青島新聞網等本市主要新聞網站 、眾成清泰(青島)律師事務所、青島移動、聯通、電信公司等單位在五四廣場開展《網絡安全法》普法宣傳咨詢。本次活動以“網絡安全衛國為家”為主題,拉開了本市為期一周的《網絡安全法》集中宣傳活動序幕。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于2016年11月7日通過,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該法的頒布實施使我國網絡安全工作有了基礎性的法律框架,有了網絡安全的“基本法”。作為“基本法”,其一是明確了部門、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二是規定了國家網絡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和重大指導思想、理念;三是將成熟的政策規定和措施上升為法律,為政府部門的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體現了依法行政、依法治國要求;四是建立了國家網絡安全的一系列基本制度,這些基本制度具有全局性、基礎性特點,是推動工作、夯實能力、防范重大風險所必需。
21日上午,各單位圍繞“網絡安全 衛國為家”主題,通過節目展演、展板展示、現場咨詢、發放《網絡安全法》法律單行本和宣傳冊等形式,積極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行政執法程序規定》等法律法規知識,傳播預防網絡電信詐騙、辨別網絡虛假信息、抵制網絡謠言等應用常識。過路市民及游客,和青島自媒體聯盟組織的本市知名自媒體人士共同簽名承諾,守法用法,傳播正能量。
據悉,5月22日至26日,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黃島區將分別在本區內開展網警進社區、預防網絡黑客等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活動。為深入理解和精準把握《網絡安全法》的立法背景和條文含義,由市網絡辦組織的專家普法解讀講座和學者專題研討會也將在本周進行。
典型案例
1、2017年1月6日,新一季《最強大腦》開播,網友徐某在春節期間收到一條手機短信,“最強大腦第四季火熱燒腦,收拾奪冠,現抽選您為幸運手機用戶,將獲得160000元和MacBook一臺,點擊某網址領取屬于您的特別驚喜,本活動24小時有效,超時未領取消資格。”徐某說自己平時就愛看綜藝節目,看到自己得獎了欣喜若狂,隨即就打開了中獎短信中的鏈接。他按照要求填寫了姓名、電話、地址等收貨信息后,系統提示“由于領獎需要備案,請先交納5000元的領獎保證金。他覺得不靠譜,就關閉了網頁。
兩天后,一個自稱“法院工作人員”的來電讓他慌了神。對方在電話中告知他因填寫了個人信息,已簽署了中獎協議,如果再不領獎將被起訴。徐某聽到對方是法院的,而且掌握著他的個人信息,就按照對方要求把保證金匯到了指定賬戶。
“保證金”交完了,還有“個人所得稅”,在對方的威逼利誘下,徐某再一次將16萬元“獎金”的“個稅”3.2萬元匯入了對方的指定賬戶。接著,對方又聲稱他因領獎時間過期,需再匯5萬元“解凍費”,這時徐某才發現自己上當了。“被騙的3.7萬元本是用來裝修新房的,差不多是我半年的收入。這事我對家里人也不敢說,真的太不是滋味了。”徐某回憶說。
2、2016年1月26日,張女士用手機上網時收到一條微信群消息,她的同學在邀請大家加入一個“金融互助平臺”,說是投資1萬元一年能變20多萬,財富增值幾十倍,平穩運作零風險。張女士被高額利息吸引住了,便與同學聯系咨詢。對方告訴她自己也是被好朋友拉進去的,當初投了1萬元不到三個月就回本了,現在她已經投了十多萬了,收益非常可觀,邀請新人加入還能獲得投資額10%的提成獎勵。
看見老同學收獲頗豐,張女士也有些忍不住了。她訪問了這家金融互助平臺的網站,在首頁就看見平臺對新加入者承諾,投資期限最長30天,月息為30%,還額外贈送5%的新人鼓勵金。于是張女士投資了3000元試試水,一個月后利息如約入賬,按復利3000元一年就能變將近7萬元,如此利潤實在太誘惑人了。“我很心動,也在懷疑那么高的收益會不會不靠譜呢,所以我訪問了平臺論壇想看看其他投資者的情況。”張女士說,論壇中大家都會踴躍地分享視頻。
然而隨著投資的用戶越來越多,網站卻開始經常崩壞,不少會員反映提現困難,老是讓用戶等待處理。最終網站無法訪問,整個平臺從網絡中消失了,張女士的賬戶和幾十萬本金也不見了蹤影。她立馬向當地警方報警,警方調查后反饋,張女士以及一眾參與投資的網友與這家金融平臺約定的借貸合約利率過高,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和保護。
3、2016年4月下旬,劉女士在朋友圈看到好友在參加集贊活動,只要轉發活動文字加上配圖,收集滿88個贊就能免費獲得童車,從手推車到遙控車都有,贊越多獎越多。身為寶媽的劉女士一個激動,也沒多想就轉發了活動,不到幾個小時,劉女士就獲得了上百個贊。于是,她加了這個玩具商城聯系人的微信領獎,對方看到她發來的集贊圖片后,告知她需要提供微信付款二維碼的圖片 ,以便核實是不是首次領獎。對方再三申明,活動完全免費不需要付款,只需要二維碼核實身份資格即可。劉女士按照對方的指引,將微信錢包的付款碼發給了對方,對方卻說二維碼無效,讓劉女士重發。就這樣,她又接連發了三次 ,幾乎是同一時間,劉女士的微信就收到了三條微信支付憑證,每一筆交易都刷了999元。她馬上詢問對方,就已經被拉黑了。
4、2016年元旦期間,趙某在微信群里搶紅包搶得不亦樂乎。一微信群里彈出一條標題為“手慢無,送你999份紅包”的鏈接,趙某立即點擊,竟然搶到了188元。點擊頁面中的“立即提現”,卻被告知需要輸入微信賬號、支付密碼以及手機驗證碼。也許是金額較大的緣故吧,趙某心想,按頁面要求操作后,手機卻收到了微信綁定的銀行卡被消費9280元的通知。
文/圖 城市信報記者 張鵬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