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5月17日消息 “真的不知道怎么感謝才好!”家住城陽區(qū)的張女士,7歲大的孩子山山(化名)于2013年年底被確診為自閉癥,多番診治,錢花了不少,但效果一直不理想。2014年10月,張女士帶著山山來到了城陽區(qū)圣之愛康復中心新校區(qū),經過矯正治療,現(xiàn)在山山已經順利進入普通小學學習,再也不用去自閉癥康復中心訓練。
7歲孩童患自閉癥愁壞父母
張女士告訴記者,山山在矯正治療之前,基本不會說話,連想上廁所也不會表達;他不會與人對視,對別人的喊叫充耳不聞;夜從不和小朋友玩耍,不搭理任何人;出門后,山山只會悶著頭使勁往前跑。這可把整個家庭愁壞了。
“當時真的感覺整個天都塌下來了。”張女士告訴記者,后來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張女士將孩子送到城陽區(qū)圣之愛康復中心新校區(qū)。經過康復訓練,山山有了明顯的好轉。慢慢的,他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指令;渴了會要水喝,憋急了能表達上廁所;能認識卡片上老師教過的蔬菜、水果,甚至能背誦一些小歌謠;能在爸爸媽媽的指揮下說“阿姨再見”。這讓張女士一家欣慰不已。
城陽圣之愛康復中心院長胡琴波告訴記者,山山來到學校以后,首先經過了三個月的感覺統(tǒng)合訓練,他屬于典型觸覺敏感的孩子,在感覺統(tǒng)合訓練過程中,可以提高他聽從指令、遵從規(guī)則等能力,同時能夠幫助他改善敏感、刺激前庭平衡、開發(fā)語言思維等。三個月后再對他進行個別化的一對一康復訓練,提高他的模仿、語言、認知等能力。
一旦主動語言開始出現(xiàn),康復訓練就見到了很大的希望。胡院長告訴記者,之后老師開始訓練山山的思維意識,跟他講簡單的故事,逐漸地又啟蒙他的數學思維。一段時間的個訓課之后,山山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胡院長繼而為他增加了社交融合課,全面提高與他人的社會交往能力。經過兩年的系統(tǒng)康復訓練,山山終于如愿于去年9月份進入了小學。
記者走訪圣之愛康復中心
在城陽,如果提到圣之愛康復中心,很多市民會覺得陌生,可是對于很多自閉癥家庭而言,康復中心是他們的第二個家。這里是城陽唯一專業(yè)從事自閉癥康復的公益性康復中心。13年前,胡琴波靠愛心創(chuàng)辦這所康復機構,為了讓自閉癥兒童有更好的康復條件,2014年圣之愛積極籌借三百萬元搬進新校區(qū),在社會各界支持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學校得以順利搬遷并勉強支撐。
記者來到城陽圣之愛康復中心,康復中心看起來很“高大上”,教學樓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有情景教室、沙盤室、技能培訓室、社交室、圖書室、多媒體教室、音樂教室、個訓室、大型感覺統(tǒng)合訓練室以及供中心教師休閑運動和娛樂的區(qū)域都有。“這是‘七拼八湊’起來的校園,大到空調、電視、空氣凈化器,小到裝修材料,大都是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和機構贊助的,在施工過程中還有很多志愿者前來當‘搬運工’,讓我們很感動。” 康復中心副院長蘭孝松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新中心一樓有餐廳、廚房、臥室,技能室和圖書室也在這里,幾名免費托養(yǎng)的孩子也在這里做康復訓練,“二樓是感統(tǒng)室,裝有4個大滑道,4個吊纜,一個籃球架,一套觸覺板,還有大龍球、羊角球、觸覺球、蹺蹺板等訓練器材。此外還有專門的音樂室、家長休息室。三樓為教學區(qū),其中有7間教室為個訓室,5間大教室給幼小銜接班上課,還有一個沙盤室,一個情景室,情景室的4個小房間里分別有超市、銀行、醫(yī)院和廚房,讓自閉癥孩子學著融入社會。”胡琴波說。
過去3年39名兒童轉入普幼普小
談及圣之愛康復中心的優(yōu)勢,蘭院長告訴記者,圣之愛康復中心的課程是完全針對于每名兒童的自身特點來設置的。來到這里的孩子生理年齡有大有小,心智年齡各不相同,他們自身也存在著獨有的特點。自然,在課程設置上也就是不一樣的。圣之愛康復中心設有康復小小班、基礎康復班、幼兒融合小班、幼兒融合中班、融合常規(guī)銜接班。通過這些課程的設計,不同梯次地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且中心里的老師都十分盡心、盡責,他們摒棄傳統(tǒng)古板的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變的康復手段,使孩子們回歸家庭、回歸生活。在不斷地探索、創(chuàng)新中,用最專業(yè)、最適合的方法來針對每一名兒童。
據了解,和山山一樣通過康復治療,轉入普小的孩子不在少數。蘭孝松告訴記者,2014年13位孩子轉入普幼、普小;2015年15位孩子轉入普幼、普小;2016年,11位孩子轉入普幼、普小。
低收費解決家庭后顧之憂
對此 ,家住青島市市北區(qū)的劉女士告訴記者,自己之前去很多地方治療過,花了不少錢,效果還不大好。前年以后轉到圣之愛康復中心。“這里的學費政府補貼款基本就夠了,一下子沒有了經濟上的負擔,效果還那么好。現(xiàn)在,孩子已經能夠主動向別人表達需求,可以在家?guī)椭鷭寢尨驋咝l(wèi)生,也能夠看懂簡單的動畫片,并向別人進行分享了。”
自閉癥患兒的康復訓練費用如何呢?對于自閉癥患兒的家庭而言,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都是沉重的十字架。目前青島收費較低的機構每月3000多元,昂貴的要達到5000元以上。蘭孝松告訴記者,現(xiàn)在中心每個月收費3300元。
“對于本市貧困家庭而言,幾乎不需要花費額外的費用,只需要政府補貼款,這對整個家庭而言,經濟上沒有了壓力。”蘭孝松告訴記者,青島市針對自閉癥兒童群體推出了救助辦法,隨著政策的日漸完備,每位登記辦證并在定點康復中心接受訓練的,年齡在0歲~15歲之間的自閉兒童,都可以得到救助,其中普通家庭的孩子每月救助1500元,低邊、低保家庭的孩子每月救助3000元。
民辦機構公益之路遭遇瓶頸
蘭孝松告訴記者,社會關愛和我們的公益信念是支持康復中心堅持下去的動力,但高昂的支出成本對他們的公益之路提出了不小的挑戰(zhàn)。蘭孝松介紹,康復中心現(xiàn)有的器材和教具,一部分是從老中心帶過來的,一部分是家長及愛心人士捐助的,使用頻率高,損壞的幾率增大,再加上每月債務,學校基本是入不敷出。
“2013年的生源增加到60多人,也只是勉強保證收支平衡,為了照顧困難家庭,當時至少有十幾名孩子我們給予免費或減免學費,其他則是完全靠政府補助。”蘭孝松說,現(xiàn)在搬到了新校區(qū),各方面花費更大,可是中心還有3名全部免除康復訓練費用,11名不同程度上減免費用。
“我們的愿望很簡單,只希望孩子最終能生活自理。能進幼兒園,到學齡時能有學上。但這樣的愿景必須建立在更有效的康復訓練之上。現(xiàn)在的民辦與公辦特教教師師資差距太大,民辦機構里的老師很棒,也有意愿做好,但因為與公辦教師的待遇、福利、機會差距太多,很多老師堅持不了幾年就離開這個行業(yè)了。”胡琴波告訴記者,希望未來民辦機構可以和公辦機構享受同樣的政策待遇,支持他們的公益之路越走越遠。
通訊員 矯超 文 徐圓
[編輯: 董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