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山東區域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筆:省第十次黨代會后,山東在全國率先實現區域戰略的全省覆蓋。
2012年召開的省第十次黨代會作出重大決策:構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打造西部經濟隆起帶。2016年,“一圈”“一帶”生產總值分別比2012年增長近30%、34%,有力支撐了全省發展。
加之此前上升為國家級戰略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山東憑籍“兩區一圈一帶”,形成張力十足的區域發展格局:省內國家戰略和省級戰略良性互動、特色鮮明,省外北融京津冀、西接中原經濟區,打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互聯互通中釋放融合動力 榮成市委干部王彥軍到濟南出差,再也不用奔波六七個小時了。2014年12月通車的青煙威榮城際鐵路,不但將藍區更快地聯接起來,還將這個省內最東端城市與省會的車程縮短為4個小時。
省區域辦副主任梁文躍認為,檢視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標志,是互聯互通和融合發展程度。在這方面,山東過去五年在取得顯著成就的同時,還為未來發展謀勢蓄能——不但青煙威榮城際鐵路、德州—大家洼等鐵路建成通車,濟青高鐵、濟青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魯南高鐵等一批重大項目也正加快建設。
產業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2015年,濟萊民營經濟科技創新示范園在萊蕪建立,奔速電梯等40多家濟南企業搬遷而來;同年,萊蕪在濟南高新區建設研發基地,奔速電梯等6家企業回濟南設置研發機構。
作為我省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先行示范區,濟萊協作區在要素配置、通信等五個方面實現同城化。濟萊城際快客2014年正式開通,公交化運營每年為乘客節省800多萬元。兩市通信資費以市話標準收取,每年為市民節省1000多萬元。去年通過的兩市協同發展“十三五”規劃,確定了19項同城化任務,將兩市的協作發展愈加推向深入。
全省不同板塊之間也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2013年,青島保稅港區看中樂陵的土地、資源優勢,樂陵看中前者的保稅港區功能,雙方在樂陵合作建設功能區,打造高端制造、新興產業孵化等六個板塊。擁有800萬畝未利用地的黃三角,按照占用一畝耕地補充一畝的要求,調劑6萬畝耕地異地占補平衡指標,支持青島市和西部經濟隆起帶發展。
更令人欣喜的是,隨著交通通信、產業基礎等條件的提升,西部正吸引外出打工者回鄉創業,實現更高階段的協調發展。我省最大的勞務人口輸出市菏澤,2015年出臺政策吸引菏澤人回歸,2016年返鄉人員創辦的企業、個體工商戶,占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的79.6%。
在放大優勢中實現特色發展 出臺的政策是否放大了各個區域板塊的優勢條件、實現特色發展,是區域協調發展的另一個考察指標。山東在這方面同樣既著眼當前,又謀劃未來。
擁有全國近三分之一的海洋科研機構、半數以上的海洋科研人員,是藍區的最大優勢。以一流的機制調動一流的科研資源,藍區通過建設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以靈活的項目制,對科研人員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實驗室成立三年來完成近百項國家級海洋科研課題。
以高端科研作支撐,藍區成立海洋裝備制造等七大產業聯盟,產值在全國保持領先地位。在煙臺、上海、瑞典設立三個研發中心的中集來福士,主導產品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8%、全球的26%。去年全省海洋新興產業產值達3500億元,同比增長21.9%。
有別于發展基礎好的東部,西部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在產業前沿培育發展優勢。濟寧引進惠普、華為等一批IT龍頭企業,帶動651家企業集群式落戶,使信息產業高端起步。菏澤抓住曹縣幾個村莊出現的農村電子商務,出臺政策大力扶持,目前擁有的淘寶村、淘寶鎮占全省半壁江山,電商園區發展到32個。
黃三角則突出高效生態,一手改造傳統產業,一手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效生態農業、石油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加速發展。位于東營的科瑞集團既賣裝備,又賣服務,到國外建立研發中心和分公司。目前黃三角石油裝備制造產值占全國45%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集團達到24家。
在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濟南正打造區域性經濟、金融、物流、科技創新“四個中心”,產業向高端升級,空間向北攜河發展,主板、新三板新增上市企業59家。五年來,濟南GDP增速由落后全省平均水平,到追平、反超,正形成更強的輻射帶動能力。
善弈者謀勢。濟南等六個國家高新區獲批聯合創建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為第九個國家級新區,黃三角成為第二個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實驗區獲批……這些高起點高平臺,為未來區域經濟高質高效發展提供保證。
在改革創新中做好協調服務 區域經濟,從一定意義上說是板塊經濟,要取得良好效果,離不開政府的引導扶持。
為此,省委、省政府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區域戰略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設立11個由省領導任組長的重點工作協調推進組。在“兩區一圈一帶”內部,分別建立黨政聯席會議制度。高規格的配備,保證了強有力的協調工作。幾年來,“兩區一圈一帶”共編制專項規劃64個,紛紛落地生根。
改革,是“兩區一圈一帶”建設的鮮明特色。2016年底,我省首家民營銀行——威海藍海銀行獲批籌建。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山東黃河三角洲產權交易中心(東營)、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也先后建成,為區域發展打造起深厚的融資平臺。以探索全國海洋經濟發展新路徑為己任的青島西海岸新區,本身就是改革的產物,成立以來已有30項改革列入國家、省、市試點,創造15項影響全國的經驗。開放從來都是與改革并存的。“兩區一圈一帶”搶抓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在境外首批實施190個重點項目,在沿線建設經貿園區數量居全國首位,青島、臨沂等四市開通中歐國際貨運班列,打通魯貨外運的快捷通道。
為區域發展引進人才,是政府的重要職責。省十次黨代會以來,日照市獲批成為首個中國藍色經濟引智試驗區,德州市成為中國新能源和生物產業國家引智試驗區。同時,我省面向藍區,實施了泰山學者藍色產業領軍人才支撐計劃,引進領軍人才團隊43個。還圍繞“一圈一帶”特色產業,形成覆蓋全區的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網絡。
“在全國由南向北擴大開放、由東向西梯度發展的布局中,山東是重要戰略節點。五年來山東區域發展紅利蓬勃釋放,既推動了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又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高福一如此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