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兵 實習生 丁世娟 報道
半島都市報4月26日訊 金色的油菜花在風中搖曳,孩子吹出的泡泡掠過,頓時響起一陣“咔咔”的相機快門聲。“不可思議!”69歲的孫玉林望著眼前的300畝油菜花田,一個勁感嘆。他住在附近的羊毛溝,幾年前曾是人人掩鼻而過的垃圾場。而如今,羊毛溝卻成為網絡上鄉村旅游的“熱門IP”,這位在鹽堿地上耕作了大半輩子的老人,眼見著家鄉走上了生態宜居的發展新路。
游客們在油菜花海中賞花。
城陽區棘洪灘街道下崖社區的東側,原先有一條與鹽堿荒灘交織在一起的自然排水溝,自北向南流進膠州灣,當地居民稱為羊毛溝。幾年前,隨著周邊開發建設,這里成為一片面積達1000多畝的垃圾場。“周邊幾個社區都籠罩在臭味里,蚊蟲四處飛舞,污水橫流。而且還有人來焚燒垃圾,那股氣味更難以忍受,聞了就惡心。”居民孫亞飛說。
“這里的變化離不開社區兩委,這我們老百姓都看得清楚明白。”今昔對比的巨大反差,讓孫玉林打開了話匣子。2015年6月份,社區兩委動員黨員群眾共同治理羊毛溝,此舉得到了居民一致支持。“在此后的一個月時間里,大家伙用手搬,用肩膀扛,用小車推,誰也不喊累。我那時67歲,可在工地上,我還算年輕人。”孫玉林說。
短短一個月后,千畝垃圾場硬是被下崖人“搬”走了。下崖社區通過召開“市民議事活動”等向居民征集金點子。這次“頭腦風暴”讓社區提出了打造羊毛溝花海濕地生態產業園,發展鄉村旅游的構想。“說實話,當時有一部分人可真沒想通,覺得這是個完不成的任務,祖祖輩輩在鹽堿地上勞作,這旅游產業豈是咱說搞就能搞起來的?”孫玉林認為,可事實讓他感嘆,丑小鴨的確能變成天鵝。
2015年7月,下崖社區與社區企業青島忠群集團展開合作,制定了總投資預計2億元,分三期完工的《羊毛溝花海濕地生態文化產業園發展規劃》。單單是第一期工程就投資了6000萬元,羊毛溝流域的土壤、水質得到改良;園區內建造了人工湖,沿岸栽種了蘆葦、荷花,園區內搭建了荷蘭風車、假山拱橋等景觀,種植了薰衣草、油菜花等花卉植物。
如今,工程已經進入第三期。建成后的羊毛溝花海濕地生態文化產業園將成為一個集影視基地、婚紗攝影、文化傳媒、旅游觀光、生態采摘、餐飲娛樂、休閑垂釣、養生度假于一體的多元化、綜合性大型生態文化產業園。2016年年底,山東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將羊毛溝花海濕地文化產業園列為省級工農業旅游示范點。
變化了的不僅是羊毛溝,也有生長于斯的下崖人。“我在景區里做保潔,一個月可以掙2000多元,再加上區里給我辦上了社保,兩塊收入加起來,每月能有3000多元。人老了,收入卻上去了!”孫玉林的喜悅掛在臉上。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