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偉 報道
半島都市報4月22日訊 嶗山是天然的古冰川博物館,是我國東部海拔最低、冰磧地貌最為完整、冰消期景觀最為秀麗的古冰川遺址,最久的遺跡,距今約200萬~230萬年。這是記者從4月22日召開的“嶗山古冰川遺跡再發現”活動會議上了解到的。
鋸齒狀的巖脊就是古冰川的遺跡。(楊達源提供)
當天,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楊達源,中國地質科學研究所地質力所研究所研究員錢方、曾問渠,國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研究員徐興永等6位國內權威古冰川研究專家出席本次活動,就嶗山古冰川遺跡的發現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和挖掘,并呼吁廣大市民,保護嶗山古冰川遺跡,守護我們共有的家園。
早在2013年專家們就曾研究論證,推斷嶗山可能是中國發生最早的古冰川遺址。在此次會議上,再次圍繞古冰川的話題展開。南京大學地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達源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地質課,楊教授從年降水量、年平均最低氣溫、海拔和花崗巖這幾個主要方面,跟冰川遺跡阿爾卑斯山脈做了對比,用大量圖片和數據證明了嶗山古冰川遺跡的存在。
據國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研究員徐興永介紹,“嶗山是天然的古冰川博物館,是我國東部海拔最低、冰磧地貌最為完整、冰消期景觀最為秀麗的古冰川遺址;同時,也是中國東部規模最大的古冰川遺跡,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古冰川遺跡保存最佳的地貌遺址,屬于全世界極為寶貴的地質遺跡,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徐博士會議現場給大家展示了一張嶗山冰磧物測年表,表中清晰指出嶗山王哥莊西三溝地帶的冰磧物是嶗山存在最久的遺跡,距今約200萬~230萬年。
專家解釋,第四紀古冰川在搬運過程中,冰川融化攜帶泥沙、礦物質和藻類物質一起流動并慢慢沉積,冰磧物中的鉀、鈣、鍶、鎂、鈉、硒等微量元素在雨水的沖刷下,慢慢淋濾到了周圍的土壤中,形成了嶗山區域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地理構造,孕育了嶗山水。
[編輯: 杜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