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杰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偉
核潛艇這個名字大家可能聽過無數遍,卻極少有機會能一睹其真容。如今,福利來了!
4月14日,半島記者在中國海軍博物館見到了一位新成員,它是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核潛艇——401“長征一號”艇。從研制、服役到退出現役,“長征一號”艇的處置都充滿神秘。這一次,記者首度走進這艘神秘的核潛艇一探究竟,獨家深度揭秘這艘龐然大物,為您講述它的前世今生。
據介紹,401艇正在進行最后的準備工作,不久將對游客開放,正式進入市民的視線。
老兵肖國昌深情地守望著自己服役30多年的核潛艇。
關于核潛艇,你知道多少? 核潛艇是潛艇中的一種類型,指以核反應堆為動力來源設計的潛艇。目前,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有6個,分別為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
按照任務與武器裝備的不同,核潛艇可分以下幾類:攻擊型核潛艇,它是一種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核潛艇,用于攻擊敵方的水面艦船和水下潛艇;彈道導彈核潛艇,以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也裝備有自衛用的魚雷,用于攻擊戰略目標;巡航導彈核潛艇,以巡航導彈為主要武器,用于實施戰役、戰術攻擊;實驗用途核潛艇,作為特殊作戰和儀器、裝備實驗的平臺而使用。
401艇如鯨魚橫臥在海面上。
遠看401艇,如鯨魚臥波 4月14日是個好天氣,天空湛藍、微風拂面。當天上午,記者來到海軍博物館,在前海一線美景的陪伴下,核潛艇401艇靜靜地停靠在艦船停泊區。
從遠處看,401艇就像是一只巨大的鯨魚。據介紹,作為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核潛艇,它從研制、服役到退出現役后的處置都充滿了神秘。而記者此行將獨家揭開401艇長久以來神秘面紗。帶領記者參觀的,是陪伴了401艇近30年的一級軍士長肖國昌,他對這艘核潛艇上的每一個艙室、每一個零件都了如指掌。肖國昌介紹,401艇內對外開放的區域有中層的魚雷艙、指揮艙、前輔機艙、反應堆艙、后輔機艙、主機艙和尾艙7個艙室。
“潛艇上床鋪都是熱被窩” 盡管核潛艇就在眼前,想進入它的內部一探究竟卻并不容易,擺在記者眼前的第一道難關就是直徑約1米的圓形艙門。與進入普通船的艙門不同,潛艇入口的艙門是傾斜的,里面有陡峭的樓梯,“這個樓梯約有60度,下來的時候最好身體面部朝上,踩下五六個臺階后再稍微抬起身子,不然容易硌到腰、碰到頭。”肖國昌提醒道。
從潛艇艦橋處的艙門下到內部樓梯上,出現在眼前的是魚雷艙。記者了解到,魚雷艙是第一個艙室。鏤空的樓梯兩側和下方是排列整齊的架子,這些都是魚雷架,靠艇艏的位置則是魚雷發射裝置。
鉆過一個圓形艙門后,記者進入第二個艙室——指揮艙。艇內的通道很窄,只有1米多點,部分通道更窄。右手邊的會議室對面的狹窄通道兩側,分布著幾個住艙,四五平方米的空間里上下固定著六張床鋪,很像火車的臥鋪。肖國昌說,因為艇員是輪班制,三人睡兩張床,倒班回到住艙休息的艇員要睡到去執勤的艇員床鋪,因此“潛艇上的床鋪都是熱被窩”,看似玩笑話的背后其實是潛艇艇員的辛苦付出和守崗盡責。
從第二艙室一角的陡峭樓梯爬上去,是上層的指揮室,這里有海圖室、潛望鏡、計程儀、潛艇雷達偵查設備、水聲通信機等,同時指揮艙也是上下艦橋的地方,直徑不到一米的垂直空間里,艇員要在4秒內完成下滑動作。
“海軍達人秀”時刻上演 再往前走是第三艙室——前輔機艙,這里有殘拋裝置,艇員的生活垃圾經壓實拋出艇外。此外,還有冷藏室和廚房,“別看廚房這么小,它能滿足艇上100多位艇員的用餐。”肖國昌說。
穿行在狹窄的通道,記者看到每個艙門兩側都固定著圓形的小牌,分別寫著“艏”“艉”。肖國昌介紹,這些字是熒光字,在黑暗中發光,方便艇員在復雜的潛艇內分辨方向,“每一位艇員都要求能無光操作,在黑暗中能迅速準確找到各區域的眾多開關和零件,這個挑戰是嚴苛的。”肖國昌說,潛艇就像是一座水下科技城堡,有數千臺設備、上萬件儀器儀表、數千個指示燈,大小的閥門也有好幾千個,機電官兵憑著對它們的熟悉和了解,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中國海軍達人秀”。
主動力失效仍能水下續航 第四個艙室是潛艇的反應堆艙,這里是最危險也是最重要的艙室,通過裝載核燃料堆芯的自持鏈式核裂變反應,為潛艇提供持續可控的核動力能源。
在肖國昌的帶領下,記者隨后進入了第五個艙室——后輔機艙,這里有汽輪發電機、造水機等大型設備。記者了解到,氣輪發電機能將熱能轉化成電能,為全艇用電設備提供充足的電能。而造水機可以為潛艇用汽設備提供軟水。
第六個艙室是主機艙,在這里,通過蒸汽輪機推動主齒輪減速箱來帶動軸系,為潛艇航行提供動力。“這個是主軸,通過主汽輪機減速箱與大馬力配合,帶動螺旋槳旋轉,使潛艇前進或后退。這個是主機操控臺,通過操縱手輪改變供汽方向,保證艇前進或后退。”肖國昌介紹說。
“第七個艙室就是尾艙了,里面有應急電機,保證潛艇在主動力裝置操縱失效時仍能繼續水下航行。”記者在這幾個艙室探索時發現,頭頂鋪設了一條條很粗的管道,肖國昌稱,這些是蒸汽管道,外面包裹著耐火隔熱的防火材料。
在即將探索結束時,肖國昌向記者提出了個問題:“你有沒有感覺到不同艙室的溫度是不一樣的,而且空氣的味道也是不一樣的?”記者嗅了嗅沒覺出異樣,肖國昌卻稱艇內盡管不再是以前服役的情景,空氣味道的差別仍很明顯。“不同艙室的工作不一樣,氣味也不一樣,以前我們一聞艇員身上的味道就能知道他是哪個艙室的。”肖國昌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