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笑笑 實習生 楊陽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達 報道
半島都市報4月5日訊 5日下午2時,72歲的戈啟功老人按時來到敦化路街道伊春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參加智能手機課堂的學習。這堂每周一節的課程,他和老伙伴們都特別期待,在這里他們學會了用手機拍照、美圖、發微信、聽音樂,感覺身邊的圈子一下子變大了,也拉近了與子女的距離。
伊春路社區的“手機課堂”每周三下午2時準點開課。5日下午,上課時間還沒到,老人們就三三兩兩來到伊春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他們一坐下,就捧著手機、戴上老花鏡研究起來。老人們使用的都是千元以上的智能手機,都是子女為他們買的或者倒下來的舊手機。“你們看看我用美圖秀秀給孫女做的照片好不好看?”“我昨天用微信給你發的表情你收到了?”……
大學生志愿者教老人“玩轉”智能手機。
72歲的戈啟功老人是當天8名老人中學得最久的,他已經跟著上了兩個月的課了。兒媳婦去年給他買了個智能手機,知道好玩就是不會玩,心里撓癢癢似的。得知社區開了個手機課堂后,趕緊報名來了。其他學員上完一期4節課就結業了,他還是跟著上,“多學一點是一點,我現在都會跟孩子發微信了,很有意思。”
手機課堂4個課時是一期,前三堂課老人們學習了手機基礎操作、使用微信和聽歌聽書功能,這堂課要學習如何查公交。當天來上課的是3名青島理工大學的大學生志愿者,“每堂課,我們都盡量保證能一對二。”大學生志愿者孫帥兵拿出準備好的課件,通過電視屏幕播放出來。老人們都聚精會神地看著電視屏幕,74歲的殷秀敏老人還帶著小本子,老師每講一句,她就認認真真地記在筆記本上,“人老了記不住,寫下來回去還要琢磨。”
不過,僅安靜了一會兒,老人們就著急起來,因為這堂課學查公交,需要先在手機上下載安裝一個客戶端,然后注冊登錄。“驗證碼是什么意思?”“我的手機怎么不動了?”“老師,你幫我看看,我這是裝上了沒有?”……3名志愿者忙著挨個為老人一對一講解。
一堂課1個小時,在下載注冊這一環節就花了20分鐘。“老人就是學得慢,忘得快,所以我們講課必須放慢進度,也必須要做到有問必答。”孫帥兵說。一堂課下來,老人們終于學會了如何查公交,為了鞏固效果,志愿者們還發給他們每人一份學習材料,讓他們回去練習。
據了解,這個“玩轉智能手機課堂”是市北區民政局公益創投項目。“去年我們在社區做了個問卷調查,看看居民有哪方面需求,沒想到老年人對學習使用智能手機的呼聲特別高,所以從去年3月起開設了這個課。”伊春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站長朱玲慧介紹,去年共舉辦了7期,每期4節課,最多招收十二三名老人參加。“報名的老人特別多,但是一節課老人多了,志愿者忙不過來,所以很多老人還在排隊等著來上課。”朱玲慧說,去年年底,他們還為結業的老人們舉辦了一次畢業典禮。
■特寫 學會智能手機 拉近了與晚輩的距離 74歲的殷秀敏是班里年齡最大的學員,愛唱歌跳舞走模特。“現在做什么事情,大家都喜歡加一個微信,什么消息也都在群里發。”殷秀敏說,她女兒老早就給她買了智能手機,但她以前只會接打電話,其余啥也不會。看晚輩們玩得都很溜,她也融入不進去,想問問怎么用,但孩子都太忙了。“他們也沒時間、沒耐心教我們這些老人,學半天都不會。”殷秀敏笑著說。“現在年輕人都忙得不行,下班回來都累得自己窩在沙發上看手機,哪還有心思教我們。就是教,問多了也就煩了,沒有志愿者老師們有耐心。”
當天的公交查詢課程里,志愿者們還教了老人如何查交通違法。來學習的老人中沒有一人會開車,但他們都學得非常認真。“我女兒有車,我學會了之后可以看看她是不是有違法,我也好放心。如果違法扣錢了,我在經濟上也能幫幫她。”72歲的戈啟功老人說。
大學生志愿者于曉楠告訴記者,通過給老人們上課,他們發現,其實老人們特別想融入年輕人的生活中,想拉近與晚輩們的距離。這期手機課堂結束后,他們要再加一節課,讓子女們陪父母來上一堂課。“讓子女們來陪陪父母,感受一下他們想學習新事物的積極態度,也讓子女們以后能變得更加有耐心,多教教父母新事物,在生活中多陪陪老人。”于曉楠說。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