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
在參與中國臺灣年度文化盛事大甲媽祖繞臺灣活動中,深夜的等待,清晨的起程,還有雨中的行走,成為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繞臺灣的主旋律。從大甲鎮瀾宮到臺中大肚萬興宮、彰化南瑤宮……3月26日、27日,半島全媒體記者又隨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前往西螺福興宮、土庫順天宮等宮廟。在見識本地風土人情的同時,也傳達著青島的情誼。
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的成員在西螺大橋合影留念。
“矗然,鋼的靈魂醒著。嚴肅的靜鏗鏘著。西螺平原的海風猛撼著這座力的圖案,美的網,猛撼著這座意志之塔的每一根神經,猛撼著,而且絕望地嘯著。而鐵釘的齒緊緊咬著,鐵臂的手緊緊握著嚴肅的靜。于是,我的靈魂也醒了……”昔日,《西螺大橋》只是余光中筆下的一首詩,今天,隨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踏上這座橋,為了橋那頭的那座宮廟——西螺福興宮。
3月26日,在會長趙起良的帶領下,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一行17人走上西螺大橋,雖然下著小雨,但絲毫不會感到冷清,因為同行者甚多,大家臉上洋溢的笑容,感染了每一個參與者。步行四十多分鐘后,到達西螺福興宮。據悉,福興宮俗稱舊街媽祖廟,后稱“福興宮”,取其由閩族合建,福祉興盛的含義。福興宮內留存了許多古物,兩根石柱和兩座石獅是同治年間所立,石材為大陸的隴石,也是精工雕琢的珍貴藝術品。
3月27日,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一行凌晨5點半便從酒店出發,趕往土庫鎮迎接媽祖。土庫鎮位于云林縣的中心地帶,早期也是商業古鎮。據當地人介紹,早年因老街狹隘低洼,天晴時塵土飛揚,落雨時則遍地泥濘,常使得來往行人衣褲涂滿黃泥,因稱其為“涂褲莊”,后演變為“土庫”。
而土庫順天宮的媽祖被當地人稱為“涂褲媽”,拜謁者眾多。在拜謁之余,趙起良會長作為慣例,拿出字軸請各宮廟負責人印上印戳,將美好祝愿帶回青島,同時贈以《青之島》畫冊、青島啤酒等,送上青島元素,傳遞媽祖文化表現的大愛。
媽祖文化有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內涵,這種大愛無疑會傳播一種正能量,所以,媽祖拜謁者的一舉一動都寫著“虔誠”二字,不管是坐在輪椅上由兒子推著的老人,還是襁褓中被媽媽抱著的孩子。毫無疑問,媽祖文化,已經深植他們內心。
跟著媽祖繞臺灣,“逢莊吃莊,過鎮吃鎮”,可以說是大甲媽祖繞臺灣活動頗具人情味的特色,素包、飯團、銅鑼燒還有飲料,全都免費供應。而這樣做的動力,就是對媽祖大愛的感念,也是對這種大愛的傳達。
9天8夜大甲媽祖繞臺灣活動還在持續中,半島全媒體記者將繼續隨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繼續腳下的旅途,跟著媽祖繞臺灣。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