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困擾民眾的難題,為解決這一問題,2014年6月以來,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探索實施參保居民在鄉鎮衛生院“200元包住院”,具體做法是:參保居民在衛生院住院、醫保基金報銷后,患者自負部分不足200元的按照實際數額自負;自負部分若超過200元,患者個人自負200元,超出部分由區鎮財政及衛生院承擔。
試行之初,就有人提出疑問:“200元包住院”,包得住嗎?近日,新華社和人民政協網等中央媒體報道了該地的做法。
惠及城鄉群眾 減少看病支出 初春,記者來到萊城區采訪。在口鎮衛生院,龍馬村村民王愛芳陪同87歲的母親住院治療頸椎病。王愛芳告訴記者,由于頸椎壓迫神經,母親剛來時都站不住,住院后,癥狀已輕多了,“每天6瓶擴張血管的藥,不過最后也就200塊錢。”
在苗山鎮衛生院,祝上坡村村民祝壽毫抬起胳膊向記者展示肩周炎的治療成果。“原來都抬不起胳膊,現在能抬起來了。以前從沒住過院,后來從電視上看到200元包住院,覺得合適就來了”。
“如果沒有這個,在大醫院一個禮拜至少五六百塊錢。”祝壽毫說。
記者了解到,當地各鄉鎮衛生院不同程度出現患者回流。2015年,萊城區享受到“200元包住院”政策的患者同比增長15%,2016年,享受到這一政策的患者又比2015年增長44%。
據了解,這一政策既減少了患者醫療費用,也引導患者就近就醫。據測算,2015年全區1.68萬人次實現了就近就醫,比到縣級以上醫院減少居民家庭支出2000多萬元。
當地財政兜底 包得住可持續 實踐表明,這一政策“包得住”、可持續。萊城區衛計局副局長付來永說,夯實的國家醫保體系是當地探索的最大“底氣”。“200元包住院”是建立在原新農合基礎上的創新。以2015年萊城區前三季度運行情況為例,全區鄉鎮衛生院住院患者總費用2861萬元,其中醫保基金支付2237萬元、占醫療總費用的78.2%,這使得地方啟動“200元包住院”有了現實可能。
據測算,農村居民鄉鎮衛生院次均住院費用在1700元左右,醫保報銷后剩余476元左右,扣除200元后剩余的原本自負部分,經過分析評估當地有能力承擔。2015年,區、鎮和鄉鎮衛生院共“讓利”群眾約548萬元,2016年約1034萬元。
供需兩端施策 鞏固分級診療 與此同時,記者發現,部分群眾尤其是困難群眾就醫負擔過重問題仍然存在。特別是像部分常年患病、60歲以上老人和低保群體,即使有了醫保仍然會“小病扛、大病拖”。按照原新農合規定,患者即使在報銷比例最高的鄉鎮衛生院住院,也至少需承擔15%的費用。據萊城區測算,農村老年人常見的慢性支氣管炎,往往一年需多次住院、花費近萬元,醫保報銷后個人仍需支付2200多元,在二級以上醫院花費更多,這對困難家庭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
據了解,基層就醫趨向仍在一定程度上與醫改政策導向不一致,城鄉醫院仍存在“一頭熱、一頭冷”現象。城市醫院人滿為患、一床難求,而鄉鎮衛生院卻較為冷清。同時,醫保資金分配也制約鄉鎮衛生院職能。
此外,在患者醫療服務“需求端”下工夫的同時,鄉鎮衛生院這一醫療服務的“供給端”也需大力投入,才能提高患者對基層醫療的信心。
[編輯: 杜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