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日報》2月26日頭版
將時間拉回到幾年前,青島市南區委大院門口聚集的上訪群眾,算是見怪不怪的場景。區委書記華玉松有著難忘的記憶:2010年他履新市南區代理區長,交接第一天,正趕上信訪群眾將辦公樓大門堵得水泄不通。
如今,這樣的“熱鬧”場景早已不復存在。近年來,區委大樓前未發生一起群眾集體信訪事件。一組數據可以為證:2012年至2016年,市南區信訪積案化解率達96%,新增上訪數量近乎為零。“關鍵靠法治。”華玉松說。
作為全省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市南區面臨更多復雜的新課題,因此,市南常有“事難”之說。為破解“事難”,他們把“法治政府”建設作為總抓手,在基層法治政府建設方面探索出一條全國領先的新路,其最大特點就是找到了切實有效的抓手,使法治真正貫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構成了完整的“法治GDP”考核體系。
2011年起,市南區將法治政府建設細化量化為13個大項、47個子項、154個細項的數字化任務指標,覆蓋政府決策、執行、監督等各個環節,建起國內首個區級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每一條都具體可考:起草公共交通、醫療衛生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規范性文件,專家論證率應達到100%;所有政府審批項目全部在網上公布,實現審批大廳線下和線上同步等。
同時,出臺多個配套考核辦法。考核評價為不合格等次的在科學發展綜合考核中“一票否決”;執法機關年內出現應當追究執法責任的次數超過執法行為總量5%的,取消單位年度評優資格;執法人員年內出現一次應當追究執法責任的,取消年度評優資格……如今,在市南區的科學發展綜合考核體系中,法治政府所占權重與安全生產、信訪穩定等重點指標平分秋色,稱為“法治GDP”可謂實至名歸。
隨著一個個具體指標落地生根,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管人,成為市南區政府各項工作常態,“法治GDP”的成色也越來越足。“這首先體現在決策過程中堅守程序正義,最大可能地避免拍腦袋亂政導致的決策失誤和資源浪費。”市南區政府法制辦主任姜愛君說。
2016年《市南區健康產業發展規劃》出臺。在法治政府建設這一“達摩克利斯之劍”約束下,該規劃在編制過程嚴格遵守了重大行政決策必經的五大程序,包括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其中,僅中外專家論證會就開了12次。
這一作用在市南區合同審查制度中得到充分發揮。隨著對外簽訂合同數量增加,他們要求機關單位起草合同,應使用區政府法制辦制定的示范文本,且必須在正式簽約前至少7天送區政府法制辦審查。事實證明,這一制度對于防范工作“陷阱”作用甚大:有的部門簽訂政府購買服務合同時約定一次性全額付款,缺乏對服務質量有效監督……僅2016年,區政府法制辦就審查各類合同3587件,提出具體修改意見及風險提示約1.5萬條。
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法治政府建設的另一成效之一。2015年,為中小學生免費配發學生制服被列為市南區為民辦實事之一。原本像這種符合國家財政政策、已列入區辦實事的項目,由相關部門直接實施即可。但按法治政府建設要求,他們啟動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決策承辦單位召開專家論證會、風險評估會,健全了質量管理、過程監督等方面的應急處置方案,不僅回應了各界普遍關心的服裝顏色款式、面料做工、生產企業資質等問題,還消除了權力尋租空間。
凡事以“法”為遵循,廉潔的同時伴隨高效。房屋征收和補償一直是熱點中的熱點。2013年,市南區下大力氣促進房屋征收和補償工作法制化、規范化,編輯了實用手冊、100問等全程操作指南:房屋征收和補償被細化為26個具體操作流程,圖冊在手,一目了然;征收方案、補償協議都在手冊里有正規模板,拿來就能用;補償政策“一把尺子量到底”,所有信息公開透明。市南區開發建設局副局長張濤告訴記者,2013年至今,在國家級、市級審計部門開展的審計工作中,市南區未出現一例因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和補償導致的違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