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蘿卜攤兒攤主在奮力地叫賣蘿卜。
小吃街上依然人潮涌動。
李衛、方浩然、魏近師兄弟三人在臺上演出。
[ 特寫 ]
三人秀口技,撐起一臺戲 “京中有善口技者……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清朝年間林嗣環所寫《口技》一文讓幾代人印象深刻。2月6日下午,在海云庵廣場中心舞臺上,中國口技技藝表演者方浩然的一段雞鳴犬吠逗樂了在場的所有觀眾。舞臺上隨著方浩然嘴巴一張一合,兩犬爭食,一方落敗的犬吠聲以假亂真。高超的口技表演技藝讓不少看表演的小朋友錯以為他是借助了什么神奇的工具。會看“門道”的觀眾們則毫不吝惜,頻頻獻上了掌聲、叫好聲。
節會主辦方告訴記者,今天這臺90分鐘的國家非遺項目的“中國口技專場演出”大戲,所有的演員加起來,僅有方浩然、魏近、李衛師兄弟三人,但內容之精彩,卻超乎了大家想象。利用表演間隔的休息時間,記者見到了方浩然,他告訴記者,為了讓更多的島城觀眾了解口技這門傳承至今的優秀民間表演技藝,他和兩位師弟在節目編排上考慮了很多。
“今天我們總體是以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口技的歷史傳承為主線,表演了像《百鳥爭鳴》、《雞鳴犬吠》等最具代表性的口技段子。”方浩然說,“為了讓觀眾們了解口技的前世今生,今天的演出,我們還帶來了口技發展創新中的電影配音、意境口技等,希望能引起觀眾們的興趣,口技這門傳統民間表演藝術時至今日仍需要大力傳承和發揚。”
方浩然、魏近、李衛三人師從牛玉亮老先生門下,而牛玉亮老先生正是我國口技泰斗,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口技傳承人。“我們這一門的門規,就是禁煙、禁酒,禁煙保護嗓子,禁酒保護牙齒。除此之外,練功、演出完還不能喝涼水。”方浩然說,“掉一顆牙對口技表演者來說就意味著失去了一種聲音。”
記者了解到,口技發聲要用到口、齒、唇、舌、喉、前腭、后腭、軟腭、小舌,缺一不可,一般人不用來發音的器官都要用來發音,這需要一定的天賦,除了天賦還要靠刻苦的訓練。為了傳承發揚口技,浩然、魏近、李衛經常利用演出的機會到各地農村磨練技巧。“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新疆演出,當地村落里,驢、馬、牛、羊、鵝,一個村里全都有,成了我們練習模仿這些動物聲音的好地方。今天的《雞鳴犬吠》口技表演,我就在全國各地農村待了很長時間,不光是學習不同品種雞鳴的音色,還得仔細觀察它們的情緒。”
方浩然今年28歲,10歲起他就自己模仿口技表演,19歲起又跟隨恩師牛玉亮系統學習了9年中國口技技藝,憑著對口技的執著,方浩然用四年時間完成了對林嗣環所寫《口技》一文的還原表演。“這篇文章影響了幾代人,我四處查找當時口技藝人們的表演方式、技巧和相關史記記錄,僅考證文中所用的哪種桌子、椅子、扇子、撫尺,就花了兩年多時間,現在《口技》的還原表演已經完成了,美中不足的是,當時文中所記錄的觀眾的反應、神態,仍然空缺。我希望能有一種最合適的方式,補全這個小遺憾,讓口技這門中國傳統技藝伴著《口技》一文的還原表演,再回人們心中。”方浩然說。
[ 人物 ]
臺上刻蘿卜,臺下作童謠 “小刻刀,手中拿,爺爺雕刻蘿卜花。雕朵牡丹向陽開,刻只雄雞披彩霞,雕只金猴獻壽桃,刻個娃娃抱西瓜……蘿卜變成藝術品,民間工藝人人夸。”記者循聲來到72歲的門秀山身邊,交談后了解到,原來,童謠作家門秀山是節會的常客,“年年逛廟會,處處找感受、天天寫童謠”,而蘿卜雕刻大賽是老人每年逛會的必看節目,臺上選手的精彩表演則是他童謠創作最好的源泉,“我在下面一邊看他們雕刻,腦子里就有了好幾首童謠。”說完門秀山又轉頭欣賞起臺上的比賽,嘴里還不停地“點評”兩句“這個好,精致……”
據門秀山介紹,他對蘿卜·元宵·糖球會有一種特別的情結,不光每年來,還得天天逛,“現在我每天都會坐半小時的公交來逛會。”他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喜歡和小伙伴們一起逛節會。“當時家里都沒錢,我們好幾個人買一串糖葫蘆,分著吃,從街這頭逛到街那頭,回想起來,那是童年里最幸福的一件事了。”而現在門秀山已從事多年童謠創作工作,還獲得了很多獎項,但他一直堅持創作各種民俗童謠來讓大家感受傳統文化和民間工藝的力量。
■門秀山童謠 趕廟會 小弟弟,小妹妹,
唱兒歌,趕廟會。
有玩具,有小吃,
真熱鬧,有滋味。
紅糖球,酸又甜,
青蘿卜,爽又脆。
皮老虎,咕嘎響,
小竹笛,曲調美。
滾鐵環,抖空竹,
抽陀螺,跳皮筋。
木偶劇,葫蘆娃,
皮影戲,西游記……
看呀看,看不夠,
轉啊轉,不覺累。
小弟弟,小妹妹,
舉糖人,把家回。
(2月6日丁酉年正月初十逛青島蘿卜·元宵·糖球會)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