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記者 王學義
除夕夜,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平度市西李莊村那棵400多年的古槐下面,有村民擺了一碗水餃,“過年了,希望這棵古槐能保佑這個村莊的子孫們。”
2月2日,大年初六,李村書院路,65歲的王俊達給門口的兩棵百年古槐一一掛滿了紅帶。他告訴記者,希望以此祈福店里的生意越來越紅火。
每逢佳節假期,出游的島城市民也常常被一棵棵古樹所吸引。它們或在嶗山、天后宮、海云庵等景點,或在街頭巷尾,蒼古虬曲的身姿,寄托著美好祝愿。然而,很少人注意到,在這些古樹背后,有一群數十年如一日守望著的人。他們以精湛的技藝,深沉的情意和樸素的敬意,守護著古樹的香火。島城近日還組織專家團展開古樹調研,將加大力度挽救一批垂危古樹。
黃島區墨禪庵景區的古山楂樹,一主枝已倒在地上。 (古樹照片均為吳新元攝影)
>>>>
她
在青島修古樹,埋頭就是30多年
植物保護專家邱元英(受訪者提供)
2016年,一部名為《我在故宮修文物》的電影火了,只為其中工作的十足冷寂與高度專業性。事實上,還有一項工作絕不亞于修文物,那就是修古樹。世界上,記錄歷史主要有三種形式:文字、文物和古樹。而其中,只有古樹是有生命之物,且不可復制。
作為國內知名植物保護專家、高級工程師,邱元英在島城業內早已鼎鼎大名,她也是《青島市古樹名木管理技術規范》的起草人。只是在行業外,人們對此知之甚少。每當她自我介紹從事“植保”時,別人往往會聽成“質保”,還需要再解釋一番。
接觸修古樹從“絳雪”開始
邱元英平日為人和善,講話輕聲細語,氣質內斂,然而當她一見到那些遭遇病蟲害的樹木時,立馬眼神犀利,雷厲風行起來,就像一個上了手術臺的醫生。不久前,在西海岸一個村頭,邱元英看到了一棵生命垂危的古銀杏樹,隨即一臉焦急。已經五十多歲的她,踩著村民送來的梯子,小心翼翼爬到樹上,仔細觀察古樹的問題所在。然后匆匆下來,一邊用專業的工具鏟開樹皮,一邊給出救治方案。
“這是一棵六七百年的古樹了,不僅見證了這個村子,也見證了太多歷史事件。看它衰弱成這個樣子,真覺得無比痛心,必須趕緊進行‘復壯’。”邱元英對記者說。
至今,邱元英與古樹結緣已有三十多年。她是土生土長的青島人,小時候生活在臺東大雜院,一直品學兼優,父親就從事園林工作。1979年,剛剛高中畢業的她接替父親,來到青島市植物園上班。從小沒干過體力活的她,為侍弄花草拿起了鐵锨,擔水、挑糞。“這個苦哪里吃過?我父親就想法設法鼓勵我,每天騎自行車把我送到單位門口,看我進去了他再走。就這樣,讓我堅持下來。現在想想,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她感慨說。
1980年10月,青島市園林科研所成立,面向整個園林局招工。那年,邱元英大概是整個植物園中唯一的剛畢業的高中生,其余絕大多數是下鄉回城的。她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了園林科研所,隨后,又到山東農業大學進修,學習植物保護專業。當時,學校每年只讓進修三門課,而對知識極其渴求的她,在第一年就進修了五門,第二年又進修了六門,還有一門研究生課程,是關于植物和昆蟲包埋切片的。這就意味著,她兩年時間學完了很多本科生四年的基礎課程,也為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從大學回來后,邱元英就開始研究課題。當時園林科研所接下了《嶗山古樹名木修復》這一專項課題,著手修復嶗山中的諸多古樹名木。在嶗山有一棵家喻戶曉的古樹耐冬,名為“絳雪”,傳說是張三豐從長門巖海畔懸崖上移植而來的。清代作家蒲松齡客居嶗山時,曾以嶗山耐冬為題材,寫下膾炙人口的名篇。當時,邱元英就跟隨眾多專家和前輩對“絳雪”進行調研、診斷。那也是她第一次近距離觀摩修復古樹。
“那時我雖沒有資格說話,但一直在認真地聽和看。修復‘絳雪’那根干枯的大枝條時,先生們做了好幾個方案。有人說要鋸掉,有人說不鋸,在鋸與不鋸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到最后決定打開主干看看問題到底何在,就把中間開了一個洞。當開完這個洞時,那段枯枝轟隆一聲掉了下來。”她對記者說,“當時我還太年輕,認為一個枝條已經死了,鋸掉不就完了?想法很簡單。沒有意識到一個枝干存在,也有其歷史意義,沒有讀懂它對歷史的見證作用。后來回頭想想,專家們的激烈爭論也是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
“一砍就是幾百年的歷史”
古樹很容易遭受病蟲害侵襲。邱元英說,她非常幸運的一點是,曾跟隨我國兩大昆蟲學派的泰斗級人物進行學習:一位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王子清先生,另一位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周堯先生。他們都是中國昆蟲學的重要奠基人,如今早已謝世。
她給記者看了一張珍藏了30多年的紙條,那是周堯先生寫給她的:“‘在科學上面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嶇小路上攀登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錄馬克思句與邱元英同志共勉。”她說:“這句話可能并不新奇,但它一直激勵我在這個冷僻的領域潛心鉆研。”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邱元英漸漸挑起了青島市古樹名木保護的大梁。這些年,海云庵、法海寺、栲栳島、于姑庵、荒草庵、天后宮等市區幾乎每一顆古樹前,都曾留下過她的身影。嶗山古樹名木尤為眾多,因其地處暖溫帶,溫暖濕潤,適于南北方多種植物生長繁殖。所以,邱元英無數次帶領各地專家、學者游嶗山,“一方面是盡地主之誼,另一方面我也有點‘私心’。畢竟各地植物不同,保護和修復也各有所長,每次游覽完了,我都會找個環境舒適的咖啡廳之類,讓他們談談對嶗山古樹的看法,把經留下。”
很多人對古樹保護也許不甚了解,但植物遭受病蟲害時的情形卻都見過。事實上,邱元英也一直從事青島市區的綠地林木病蟲害防治工作。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她就推出了第一期青島市園林病蟲害預測預報,俗稱“蟲情預報”,一干就是三十幾年。至今,這項工作她仍然在堅持。
有人戲稱她是青島市園林害蟲們的“頭號大敵”。2003年,青島市遭受美國白蛾的侵襲,她帶領團隊一面研究美國白蛾的生物習性,一面指揮全市科學防控,為鞏固綠化成果和生態安全做出巨大貢獻,也多次受到山東省林業系統的表彰。
記者也親眼目睹過邱元英的專業水平。在近日的一次調研中,西海岸一位基層干部說起一件愁事:辦公區院子里的塔松每年春夏,都會往下滴一種粘稠液體,滴到車上怎么都洗不掉,問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原因。邱元英一聽便知是蚜蟲在作祟,開口說出了應噴灑的藥物和解決方法。那位基層干部聽了連連道謝:“邱老師真神奇,終于有辦法了!”
就在2016年底,邱元英剛剛從原工作單位退休,但她馬上被邀請加入市北區組建的一個專家站。近日,在她位于嘉定山上的新辦公室里,記者看到一切已準備就緒。對于植物保護,她有太深的情結,“我希望更多的人能保護古樹,即便是那些尚未納入保護名錄的樹木,也不能輕易砍伐、破壞,要知道你這一砍就可能是幾百年的歷史。”
>>>>
他們
對古樹就像,對待老人一樣
古樹愛好者吳新元(受訪者提供)
像邱元英一樣熱愛古樹的人,在島城還有不少。
春節期間,63歲的吳新元在做一件事,他要把自己近年來拍攝的古樹好好做一下整理。這位青島市委黨校的退休老教授,不僅走遍青島拍攝古樹,近年來更是足跡遍及全國。用他自己那句詩來形容,就是:“一旦發生,便不會停止。”
為了古樹“千里走單騎”
吳新元籍貫是無錫。他與古樹結緣始自2002年,當時他到江南開會,途徑太湖時,湖畔那些枝干婆娑的古樹觸動了他的心靈。“我不知道是不是故鄉的一種啟迪,反正從此之后,我便迷上了古樹。”2月3日,他對記者說。
數據顯示,青島市有古樹名木2800多棵,以槐、柿、銀杏和側柏居多。要一株株地尋找這些零星散落各地的古樹,談何容易!
吳新元得到了園林部門友人的幫助,拿到一本孫守信老先生編寫的內部資料,但主要是文字介紹,缺少直觀有感染力的圖片。于是,他便發揮自己攝影特長,開始了漫長的“拍樹之旅”。為了突出古樹的虬枝鐵干,吳新元主要選擇在黃葉凋零之后的秋冬季節去拍。一次次,他騎著自己的摩托車,頂著濕冷刺骨的寒風,穿梭在嶗山或鄉間村落中。有時,為了拍一張古樹雪景,他甘愿頂著漫天大雪,匆匆上路。
正是憑著這一腔熱情,他用了三年時間,便正式出版了島城第一本古樹專著《樹魂》,包括150多幅照片、10萬余字。
拍完青島的古樹后,他又將視野轉向全省乃至全國,還主持了一項省社科規劃課題,名為《山東古樹名木文化遺產宣傳與保護研究》。該課題也獲得省社科獎。
對于古樹,吳新元所懷的并非僅僅是熱情,還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敬畏之心。近日,為了去平度拍攝古樹,吳新元專門換上了唐裝,看著很喜氣。他笑著對記者說:“我當年‘拍樹之旅’的第一站就是平度,整整14年了,不是個小事兒!穿上唐裝,就是想對古樹老伙伴表達一下我的敬意!”
如今,吳新元為拍古樹,到過的拍攝地點早已過千。他認為這也是一種“尋根”,一種“修行”。
“再過幾天是‘二月二龍抬頭’,我打算去淮陽太昊陵全國第一廟會拍那些煙熏火燎下的古樹。”吳新元對記者說,他總感覺自己肩上有份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些年下來,我拍過的一些古樹,有的現在已經消失,這讓人痛心疾首。人禍重于天災,要喚醒更多人愛護古樹這唯一以生命形態見證歷史的‘活祖宗’,這就是我執著此事的原因。”
青島市綠委辦近日組織專家團隊,對黃島、平度、萊西等地的古樹名木進行了調研走訪,調研對象主要是300年以上的古樹。記者也參與了這次調查,采訪中發現,還有很多人一直保護著古樹,默默無聞。
家譜里寫明要守護古樹
79歲的趙孔良,對記者講述平度西洼子村的古槐故事。
2月2日,平度白沙社區西洼子村,79歲的村民趙孔良在電話中對記者說:“我和那棵古樹又都長了一歲。”記者此前留意過,他很喜歡撫摸著門前那棵六百余年的古槐,面露笑容。
在趙孔良記憶中,那棵古槐樹打他一出生就站在那里,像個老人一樣,靜靜看著他。等他從兒時到結婚,又漸漸變老,古槐還是在那里,一點也不見粗。“據說我們村子是明代洪武年間遷過來的,當時種下了這棵槐樹。人這一輩子和古樹比起來,實在太微不足道了。”他說。
趙孔良現在住的房子已然破敗,從屋瓦能看出隱隱有些古意。他說,這里原來是一座城隍廟,后來廟荒廢了。古槐旁邊原來有一口井,后來也填上了。他和老伴在別處有新房,但平時他還是喜歡住在這座老屋里,春節期間也不想離開。出門就能看到這棵古槐,這讓他覺得很安心。
他說,在上個世紀早些時候,這棵古槐差一點被人齊根鋸斷,只因為想將其拉走燒火用。只是鋸了半天沒有斷,而周圍鄰居又紛紛反對,那人才悻悻然收手。古槐經此一難,根部留下一道深深的痕跡,好在還是堅強地活了下來。
記者發現,這里的村民和這棵古槐相處親密無間,一只貓坐在樹上慵懶地看著底下的人來人往。古槐的枝干很多處都頂著柱子,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這都是趙孔良做的。他說,自己雖然老了,但還是會盡心盡力地照顧這棵古槐,他覺得這是村莊的老根,將其保護和傳承下去,也是一種不容推卸的責任。
在平度東閣街道北窩洛子村,一棵側柏樹齡已經500多年,如今僅有朝南一枝存活,名為“一枝獨秀”。村委會將這棵側柏保護起來,不僅禁止損傷古樹,而且修起了基座。沒想到“好心做了壞事”,專家認為,這棵側柏的基座修得太高,可能影響了樹木生長。村委會主任王喜濤說:“我們一心只想好好保護古樹,想多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因為缺乏專業知識,不知該從何入手。現在明白了,這就拆掉基座,按照專家的指點,幫助古樹重現生機。”
記者注意到,北窩洛子村一直就有保護古樹的祖訓。在一戶村民家中,記者還看到,該村《王氏家譜》中明確寫道:“中有古柏一株,永遠不許毀傷,毀傷者從重處罰。”家譜中還記載了一件事:清代嘉慶年間,村內王氏家族中有一個木匠,偷偷將古柏鋸掉一枝,變賣。此事被其父親和叔叔發現,質問之下,木匠不顧做活的工具倉惶逃走,自此再也不敢回村。
2月2日上午,李村書院路,65歲的王俊達給門口的兩棵百年古槐,一一掛滿了紅條。他告訴記者,希望以此祈禱店里的生意越來越紅火。過幾天,他還要自費給這兩棵古槐安上鐵藝圍欄。
王俊達從小生長在李村,他的店名就叫“兩棵老槐樹”。他說:“我對古樹有一種很深的感情,用手摸摸古樹斑駁的皮,用腳踩過干脆的落葉,看看那些樹洞、腫塊,就能感受到這座城市自然和人文變遷。特別是小孩子們來說,他們從這些古樹身上,能夠看到這座城市的歷史,這是看書、看電腦都感受達不到的。”
關于古樹保護,青島市也早已進行了立法,對相關責任進行了明確。《青島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在機關、部隊、團體、學校、企事業單位及寺廟用地范圍內的古樹名木,由所在單位負責養護:在鐵路、公路、水庫以及公園用地范圍內的古樹名木,由各該單位負責養護;在私人宅院的古樹名木,由指定的具體宅院使用者負責養護;在上述范圍以外的古樹名木,分別由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養護。
>>>>
它們
瀕危古樹這樣治病
青島市綠委辦的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古樹仍處于瀕危狀態,而其樹勢衰弱并非完全因年齡因素。假如保護不力,在未來的日子,這部分古樹就可能死亡。
針對此次調研的11棵瀕危古樹,2017年青島市將加大力度展開相關復壯、防雷等一系列工作,并為其安裝圍欄,進行保護。據了解,此次復壯保護的古樹都在300年以上,資金由青島市財政支出。
那么,將如何給古樹“動手術”“加營養”呢?邱元英對其中的幾棵古樹的復壯保護建議和措施一一道來。
1、平度南朱家莊唐槐
現狀:這棵古槐傳說樹齡1300多年,主干與主枝已枯裂。旁邊堆積有玉米秸稈。村民原本采取了一些保護措施,在中空的樹身中澆筑了水泥,并用一根鋼柱支撐,開裂的樹身加了鐵箍,進行固定。
方法:首先,趕緊將玉米秸稈挪走,免生火災。其次,樹身中間的水泥暫且保留,但側枝上的水泥要去掉。修剪掉干枯枝條和病蟲枝,但大的樹杈不能去掉。還有,要重新安裝具有伸縮性的鐵箍,并墊上不傷樹的墊片。
2、平度岔河村側柏
現狀:這側柏據說有300多年,與另一棵側柏距離較近,目前長勢較差。
方法:需要增加樹體營養,首先考慮施肥。在兩棵側柏中間挖一條橫溝,把肥料加到橫溝里。一般來說,樹木的生長點在其垂影下面,施肥應施到這里。其次,要加強周邊環境的土壤的通透性。
3、萊西西賢都村國槐
現狀:這棵樹據說有500多年。目前長勢較差,樹根部有一個大樹洞,村民的生活污水排水溝就在古樹旁邊。
方法:樹根部的樹洞里面比較干燥,沒有腐爛跡象,近期不需要修補。重點處理樹根周圍的排水溝,可安裝上排水管道或使用其他排水設施,保持古樹根不受長期水漬或土壤免遭污染。然后墊平,保證其穩定性。修剪枯萎枝、病蟲枝和徒長枝,使樹體平衡生長。
4、黃島區小張八村銀杏
現狀:這棵樹至少有六七百年。原本挺立于一條小河旁,如今河道已基本填平。樹身有多處規則孔洞,類似過去的彈孔。近年來長勢越來越差,已經瀕危。
方法:這棵樹問題很嚴重,樹身多處腐朽,上面還有小黃螞蟻、天牛等害蟲。首先,需要去除腐爛的樹皮,挖掉枝干上的腐爛木質部,進行消毒,并用合適材料填平,避免積水。其次,用藥除蟲害。另外,它離河道太近,銀杏不需要這么多水分。需要進行下挖,再根據情況采取保護措施。
5、黃島區墨禪庵景區山楂
現狀:這棵樹至少有300多年,每年仍開花結果,外形較好。兩條主枝,一條倒伏在地,幾近折斷。樹身有很多孔洞。
方法:躺倒在地的那根主枝,目前不需要再扶起來,否則更易折斷。應適當剪除部分枝條,減少營養消耗,樹體正常生長。目前樹根部的基座已不能滿足樹體的需求應將拆除,再進行擴大,給其更多生長空間。樹身的孔洞較多,但要進行多處修補,恢復原狀。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