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解決醫患糾紛出新招 "醫療法官"讓醫患握手言和

2017-02-04 06:30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半島記者 朱艷麗

  解決醫患糾紛棘手難題又多了一個新招。2016年12月開始,市南法院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成立全市首個駐大型醫院的“醫療糾紛法官工作室”,提前介入醫患糾紛,引導當事人理性訴訟。截至目前,醫療糾紛法官工作室已成功調解一起耗時4年多的醫療糾紛,醫患雙方握手言和,另有4起醫療糾紛正積極推動解決。這種從源頭上調處化解醫患矛盾糾紛的新機制,一定程度上也在破解醫療糾紛訴訟中的“頑疾”。

  一次嶄新的嘗試>>>>

  一樁耗時4年多的醫療糾紛,通過“醫療糾紛法官”3天就化解


  春節前,家住市北區的王女士了卻了一樁心事。

  2012年6月,王女士因白內障到青大附院進行了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出院后復查時卻發現人工晶體脫落,同年入院進行二次治療。這一次住院王女士只繳納了1000元押金,其余的4000余元醫療費一直沒有支付。

  王女士的理由是,這是醫院的過錯:“一個很簡單的小手術,讓我受了兩遍罪,再讓我掏錢我不高興。”

  青大附院并不認同這一說法。“晶體植入手術后有很多注意事項,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做強烈運動過度勞累等很多事項。醫院履行了告知義務。如果非要追究的話,可能醫生對術后存在的風險告知不夠全面。但醫院并不存在醫療過錯。”青大附院醫療安全管理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雙方各執一詞的結果是,這筆4000余元的醫療費一拖就是4年多。65歲的王女士因此也被列入醫保黑名單,長期不能享受醫保。2016年4月,王女士再一次到青大附院討說法。“醫院工作人員的態度倒挺好,就是沒給解決問題。”

  直到2016年12月,王女士到青大附院主張權利時,找到了市南區法院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成立的“醫療糾紛法官工作室”。

  這是全市首個駐大型醫院的“醫療糾紛法官工作室”,目的在于提前介入醫患糾紛,充分了解患者的訴求并提供法律咨詢,引導當事人理性訴訟。每周一、二,市南區法院民四庭的5名法官輪流到工作室上班。

  當天值班的孫崑法官得知王女士的情況,積極聯系醫院醫務處進行核實處理,從法律的角度對這起醫療糾紛的因果關系進行了梳理。在法官的反復溝通下,三天后,醫患雙方達成和解。

  根據協議,青大附院對王女士的醫療費予以免除。“我方沒有過錯。考慮到對方的家庭條件,這是出于人道主義的幫助。”青大附院醫療安全管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介紹。

  “此案的標的額比較少。雙方一個主要的考慮是,如果繼續走司法途徑的話,需要司法鑒定等程序,耗費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會比較高,調解對各方來說都是個最合適的方案。”孫崑回憶。

  就這樣,一樁耗時4年多的醫療糾紛,通過“醫療糾紛法官工作室”3天就快速化解了。接受記者采訪時,醫患雙方對于這種緩解醫患矛盾的新嘗試都給予了正面評價。

  一個難鑒定的案子>>>>

  近90%的案件需要兩次以上的鑒定,70%的案件需要赴外地鑒定


  “醫療糾紛法官工作室”的成立,也有效節約了司法資源。

  據了解,此前,市南區法院探索建立了政協、專家顧問團、法院共同參與的“三位一體”醫療糾紛調處機制,在審判工作中實行了網絡遠程鑒定、集中聽證和鑒定前置程序等一系列的機制和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醫療糾紛審判工作仍然有一些問題和難點,主要表現在:醫療鑒定工作難度較大、周期過長,當事人的訴訟期望值過高、難以接受未滿足自身要求的法院判決等,由此也引發了一些纏訴、信訪情況。

  其中,醫療鑒定工作難度較大、周期過長進而造成醫療糾紛審判周期長是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法院委托的鑒定機構一般都具有國家級資質,技術水平高,信用良好,他們受理全國范圍內的鑒定案件,案件本身數量就多,所以導致鑒定材料寄過去之后,需要排隊等待,可能半年之后再定是否受理該案件……這樣的案子兩三年能處理完的話已經算很快了。”市南區法院民四庭的袁法官告訴記者。

  市北區法院材料顯示,近三年審結的醫療糾紛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為141.23天,比同期民事案件整體平均審理周期高出40%以上。同時,長期未結案件數量也較多,達到11件,占該類案件總量的6%,長期未結案件占比明顯高于民事案件整體水平。很多情況下,正是司法鑒定“拖了后腿”。

  市北區法院對2013年至2016年6月30日審理的醫療糾紛案件進行了匯總梳理后發現,醫療糾紛案件鑒定專業性強,青島本地有鑒定資質的機構選擇空間小,且經常出現鑒定所退案再次委托的情況,一些案件不得不遠赴外地鑒定,耗費時間長。該類案件委托鑒定所需時間平均在一年半以上,個別復雜案件僅鑒定環節耗費時間就長達兩三年。

  材料顯示:幾乎全部醫療糾紛案件均涉及鑒定工作,且近90%的案件需要兩次以上的鑒定,70%的案件需要赴外地鑒定,給當事人帶來較大經濟負擔。同時鑒定所需時間也較長,鑒定所需時間占到了案件審理時長的近80%,時間成本很高。

  一種難處理的糾紛>>>>

  審理期限過長,極易讓當事人對審判效率和公信力產生質疑


  某種程度上,這是中國醫療糾紛訴訟的普遍寫照。

  廣東省高院在調研中發現,自2011年11月省高院將過去的醫療事故鑒定和醫療過錯鑒定并存的雙軌制模式改為醫療損害賠償一元化機制后,醫療糾紛案件審理過程中仍然存困難重重:鑒定機構拒絕法院委托、司法鑒定機構排期超過1年的情況頻頻出現。

  日照市東港區人民法院對2009-2013年審理的醫療糾紛案件進行分析后發現,案件審理難度大,審理周期長,大量案件需要經過兩次鑒定。醫療糾紛案件當事人一般對病歷真實性、完整性爭議較大,因此大都需要進行筆跡和書寫時間鑒定。在進行首次醫療事故鑒定后,若一方當事人不滿意或者存疑,通常會申請再次鑒定等,導致案件審理周期較長。

  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法院研究室在《醫療糾紛案件審理情況的調研報告》中,認為醫療糾紛案件在實踐中當屬于民事審判中最難處理的案件類型之一。從統計的情況來看,醫療糾紛案件如扣除因鑒定形成的中止期間,平均審理天數為58天;如包含鑒定期間,則平均審理天數為332天,最長的則超過了18個月。可見,醫療糾紛案件的審理周期是其他民事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的數倍,尤其是鑒定的周期無法預控,審理期限的過長極易造成人民法院的審判效率和公信力大打折扣。

  法院審理醫療糾紛的久拖不決,有時甚至會誘發極端事件。2011年的北京同仁醫院傷醫案即發生在這一背景之下。當時,畫家王寶銘已經就所涉醫療糾紛向法院起訴,法院先是委托做醫療事故鑒定,但因病歷真實性爭議被醫學會退回。后又委托做司法鑒定但同樣因病歷爭議被司法鑒定機構中止,導致法院受理該案后三年還沒出鑒定結果。王寶銘最終失去耐心走向極端,將同仁醫院醫生徐文捅傷。

  一座化解的橋梁>>>>

  推動完善醫療糾紛調處體系,建立醫療糾紛多元化解告知制度


  一方面是醫療糾紛在審判中有難點,另一方面則是案件數量的加碼。

  以市北區法院提供的數據為例,2013年以來,市北法院受理的醫療糾紛案件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13年受理27件,2014年受理58件,2015年受理62件。2016年1-6月,受理35件,預計全年將超過80件。在這樣的情況下,建立醫療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尤為重要。

  2016年3月,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央綜治辦等四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維護醫療秩序工作的通知》,要求相關部門推動完善醫院內調解、人民調解相結合的醫療糾紛調處體系,建立醫療糾紛多元化解告知制度,引導當事人依法處理糾紛。

  早在2015年6月,市北區法院把法庭開進市醫調委,成立天平110醫患調解中心,在全省首創了法院、公安、醫調委三方調解新方式,目的之一也是最大限度地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節約司法資源,提高司法效率。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市北法院通過多元化解矛盾機制訴前化解醫療糾紛61件,司法確認26件,有效分流了案件審理壓力。

  市南區法院的“醫療糾紛法官工作室”運行近兩個月來,效果也不錯。“從法官工作室成立以來,各方反映還不錯。”市南區法院民四庭庭長綦法官介紹,通過派駐法官到醫院,把法官工作前移,幫助雙方當事人通過正確的渠道化解矛盾,引導社會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理性地認識與解決醫療糾紛。

  “出現醫患糾紛后,患者家屬可以及時咨詢有關法律法規,能協商解決的及時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可以了解法律程序的具體步驟。之前為什么一些人會采取非理性的辦法維權?可能對法律的不了解是一個原因。我們通過在醫院建立法官工作室,把法院的工作平臺搬到基層來,充當‘橋梁’,消除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彼此不信任所導致的矛盾。”綦法官說。

  據了解,“醫療糾紛法官工作室”正在積極推動解決4起醫療糾紛。在新的一年里,更多的當事人將享受到公平正義的陽光。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