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博張店區各村隨份子一律不超過100元。
早就聽說山東的一些村莊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出臺規定移風易俗,不讓農民因事“拉饑荒”。今年春節,記者也去了解了村里的“八項規定”,效果“真不孬”。
據記者了解,2016年,山東被中央文明辦列為全國農村移風易俗工作的兩個試點省份之一后,這個省陸續在村、社區成立了8.6萬余個紅白理事會,以村規民約的形式整治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不正之風”,成效喜人。
大年初三,寒意襲人。但淄博市張店區灃水鎮張炳村趙玉華家卻是暖意融融,不遠的梁樓村梁天地老漢過來走親戚,幾口人圍坐在平房屋檐下,小方桌上擺滿了瓜子花生果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拉得相當熱乎。
“中央有八項規定,現在村子里也有‘八項規定’。”梁天地聽聞記者來意,吐了口煙說,“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張炳村梁樓村各個村都有章程,規定可細了。”
“可不是。”一旁快人快語的村婦張先芳插上話,“原來娶個兒媳婦,彩禮不說,光請客擺上幾十桌就得三四萬元,比闊氣講排場窮講究,現在村里不讓大吃大喝,省下不少嘞。”
淄博張店區體育場街道紅白事一律吃大鍋飯。
張先芳大嗓門說著,忽然尋思個事,使勁推了推趙玉華,“你不是剛娶了兒媳婦嗎?!你最有發言權,快拉拉。”
趙玉華指著自家門口的村民健身廣場說道,去年10月12日,就在這擺了三四桌,買了30多斤油條,買菜不到300元,都燉了大鍋菜。村里管紅事的人都來幫忙,一個上午就辦了。
梁天地忍不住插話:“這規定老百姓都擁護!原來都是流水席,擺個三四天,大家都不說,但心里都累。”這些年,婚喪嫁娶、喬遷新居、兒孫增歲、升學就業參軍,啥都請客,禮金越來越高,掙點錢全送了人情了,還常“拉饑荒”。
“原來一家紅白事,全村都隨禮。”村干部王寶蓮說,村里930多口人,有張、薛、王三大姓。自從村里在上級指導下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每個大姓出了4個人加入,遇到紅白事咋辦都有人有章程指導,一股新風襲來。
記者看到,這村里的“八項規定”寫滿了兩張紙:“婚慶賀禮一律不超過100元,倡導不請客,不舉辦答謝宴,對本村鄉鄰一律不準宴請”、“外來吊唁親屬、友人、鄉親助忙者,一律便飯招待”、“不提倡小孩滿月、高考升學、當兵請客,確需舉辦不能超5桌”……
“臘月廿二張秀云老人7時去世,12時不到就出殯了。擱在以往,磕頭祭拜、擺宴吃飯還得8個碗(菜),各種儀式得3天。現在鞠個躬,吃個大鍋菜,主家能省萬把元錢。”張炳村紅白理事會負責人張豐資說。
淄博張店區和平街道太平社區將移風易俗各項制度上墻。
張豐資坦承,開始時個別村民也難接受。“人生大事豈能草草了事”“花錢越多才越能體現自家的實力”等不同聲音都傳出過。但時間一長,移風易俗的好處大伙看在眼里。
村里的干部說,村里不止有“八項規定”,還評選了“好媳婦”“好婆婆”,帶動了厚養薄葬新風和鄉風文明。
(新華視點)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