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凸顯出的兩個治堵效果明顯的城市——杭州和深圳成年度治堵典范之城。
1月10日,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等多家權威機構正式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度十大堵城分別是:濟南、哈爾濱、北京、重慶、貴陽、深圳、昆明、杭州、大連和廣州。
而青島是朝九晚五之城。因為高峰出行里程占比最高的城市是青島,高峰出行里程占全天出行的22.8%,比去年的朝九晚五之城太原高于0.1%。
曾幾何時,杭州、深圳之堵令人印象深刻,兩地近幾年都展開治堵攻堅戰,取得明顯成效。杭州和深圳治堵有哪些“良方”?
堅持公交優先 2016年,杭州日均公交客運量提升至413萬人次,運量最大的前30條公交線路運營時速提升了10%。全年共增加公交運營里程241公里,新增公交車輛150輛,其中新能源車80輛。新增公交首末站4座,新建和改造公交停靠站280個,其中港灣式80個。除BRT線路外,所有公交運營車輛更換為節能、清潔能源和新能源車,杭州綠色公交車的應用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今年,杭州新增公共自行車服務點80處、更新公共自行車10000輛。杭州地鐵建設起步較早,最近幾年加快了步伐,地鐵三期規劃不久前獲批,完善的軌道交通網將在幾年后形成。
深圳公共交通占機動車出行人數比例達到55%,比京滬廣都要高。為了吸引市民公共出行,深圳在5年前就實現在任一點向任一方向,在500米范圍內就能找到公交站點。
借東風完善基礎設施 杭州治堵還借了G20杭州峰會的東風,108個市政交通基礎設施得到建設整治,成為杭州治堵的分水嶺。
杭州的主城像蜂腰,西部像蜂的頭尾,中間隔著西湖和連綿群山。去年8月紫之隧道的開通,一下子將城西和之江、濱江連接了起來,與城北的留石高架、城東的秋石高架、城南的彩虹快速路等一起構成了主城大動脈。“三縱五橫”快速路網的建成,為杭州交通狀況的改善奠定了堅實基礎。杭州市的2016年下半年擁堵指數比上半年下降13%。
深圳“七橫十三縱”的干線網基本成型,形成了一個個“田字形”的路網結構,到哪里都很順,不需要兜圈。
嚴格精細化管理 深圳2016年緩堵與3月開始禁摩,4月15號擴大限外區域,8月8號開始HOV車道、10月24日國內首條“拉鏈式”潮汐車道等措施有關。2016年第四季度與前三季度相比,擁堵下降了4.1%。
加強交通管理也能有效提高道路使用效率。杭州的“車讓人”開全國風氣之先,就是一個交通管理的成功典型。香港運輸署會持續調查每個路口高峰期通行車輛數,以及每個燈次放行的車輛數,以此作為設置紅綠燈時長的依據。借鑒這一做法,杭州準備利用大數據進行智能控制,根據實際道路交通情況及時調整各紅綠燈時長,以提升道路交通效率,擬推出“杭州城市大腦”。
濟南、青島已經在治堵方面“放大招”,但真實改變需要系列治理措施和公共工程實施到位,杭州、深圳成為典范,他們走過的路或許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楚自己的方向。
記者 趙洪杰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