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商場的母嬰室里設有單獨的哺乳區。
看似簡單的母嬰室給哺乳媽媽提供了很大方便。
文/圖 半島記者 肖玲玲
公共場所,幾個平方米的空間,就能免去很多媽媽的尷尬和煩惱;企業單位,小小的一間屋,就能讓奮斗在職場上的背奶媽媽舒心地為寶寶準備口糧。然而,這看似正常的需求在很多哺乳期媽媽那里成了奢望。今年剛剛出臺的《青島市“十三五”婦女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在有條件的公共場所和育齡女職工較多的用人單位建立“母嬰室”,為哺乳期婦女提供必要幫助。那么,島城母嬰室現狀如何呢?近日,記者從企業和公共場所兩個方面探訪了母嬰室的建設和使用情況。
■無奈
背奶媽媽到衛生間“擠奶” 背奶媽媽是指不能在家做全職媽媽,只能在工作間隙存儲母乳,晚上背回家給寶寶當第二天“口糧”的職業女性。根據“三民活動”中市衛計委的報告,由于全面放開兩孩政策,2016年青島市新出生人口達14.6萬人。這些哺乳期女性大多數是職場媽媽,因而越來越多職場女性加入到背奶媽媽行列。28歲的王女士在寶寶6個月大時加入了背奶媽媽一族,然而,他們公司卻沒有母嬰室。
上班必備倆包,一個辦公包,一個背奶包。吸奶器、奶瓶、防溢乳墊、清潔棉……這都是王女士背奶包里的標配。王女士家住天臺路社區,在海爾路上班,“我其實也想給孩子喂奶,但公司和家離得有點遠,來回太匆忙,無奈之下就選擇了背奶。”現在,她已經背奶三個多月了。但說到這三個月的背奶經歷,王女士坦言尷尬又無奈,“我們辦公室三個人,雖然都是女性,但我也不好意思在辦公室擠奶呀。”于是,她只好在工作間隙躲到洗手間去,“條件簡陋是肯定的,但為了孩子能吃上飯,也沒辦法。”擠完奶后她便將奶瓶放到單位的冰箱里,然后再提著開水到洗手間清潔擠奶器并簡單消毒,“這套流程基本上每天進行兩三次吧。”
與王女士有著同樣煩惱的媽媽還有很多。記者連日探訪了寧夏路、南京路、延安三路上共5家企業,只有一家企業配備了母嬰室。
除了企事業單位,公共場所母嬰室設置情況也是新手媽媽的關注焦點之一。對此,國家衛計委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母嬰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了公共場所母嬰設施配置推薦標準。規定2016年年底,公共場所應配置母嬰設施的,配置率不低于50%。那么,島城的公共場所母嬰室建設及使用情況如何呢?
■探訪
多數商場已配備,標準不一 近日,記者先后探訪了大潤發超市、延吉路萬達、萬象城、永旺香港中路店、家樂福超市、悅薈購物廣場等地,發現除了大潤發超市和家樂福超市,其余幾家商場都配有母嬰室,只是配備標準不一。
在永旺香港中路店2樓的導購圖上,記者發現了母嬰休息室的奶瓶標識。根據導購圖,記者來到2樓的兒童用品區,往里走左手邊的一個房間上方標注著“母嬰休息室”。柔和的燈光,暖黃的色調,很溫馨的感覺。步入其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三張嬰兒床,環顧四周,記者發現設施齊全,熱水壺、長沙發、洗手臺、垃圾桶等齊全。雖然母嬰室沒有門,但在最靠里面的地方用粉色布簾隔出了兩個專用的哺乳區。據工作人員介紹,母嬰室從商場開業就建成了,每天都有專人清掃、消毒和檢查。細節方面也都做了人性化的設計,如進門處的長沙發,媽媽在哺乳區哺乳時,爸爸可以坐在沙發上等候;為了方便媽媽們對吸奶器進行充電,哺乳間還專門設置了高度適宜的插座。
相較永旺的母嬰室,延吉路萬達的母嬰室更簡約。唯一的一間母嬰室設置在一樓“好孩子”專賣店中,一張沙發,一個小桌子,一個嬰兒床和一個飲水機,裝備很簡單。但滿屋的粉色系和墻面上的簡筆畫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暖意,“店里來的媽媽比較多,這主要是為她們提供一個私密的空間,給孩子喂奶、換尿布等。”該店店員表示,母嬰室從該店入駐就有,已經使用3年,“建設時也沒什么標準可依,就是想著能為媽媽們提供一些便利。”
有的三甲醫院也沒建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山東路附近的一家三甲醫院,在綜合病房樓大廳的導視圖上,并沒有關于母嬰室的標志,大廳工作人員也表示不清楚。隨后記者來到門診樓大廳,發現大廳里貼了不少呼吁母乳喂養的宣傳圖,但當記者問現場工作人員時,發現她對母嬰室并沒有概念。“就是如果等候在這的媽媽需要給孩子喂奶、換尿布,該去哪里呢?沒有一個單獨的空間嗎?”記者解釋道。對此該工作人員回應,醫院里并沒有設置母嬰室。同樣的,位于市北區四流南路附近的一家醫院,也表示沒有設置母嬰室。
記者隨后又走訪了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青島市口腔醫院、青島市市立醫院,發現這些醫院都建立了母嬰室——“愛心媽媽小屋”。“我們醫院目前有三個‘愛心媽媽小屋’,兩個在兒童門診的1樓大廳,一個在3樓。”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兒童門診部護士長劉杰告訴記者,位于1樓大廳西側的“母嬰室”很早就有了,“比較簡單,就有幾張小椅子供媽媽坐著喂孩子。”而新建的兩個“愛心媽媽小屋”更舒適一些,“媽媽們現在基本上都用這兩個。”進入位于一樓的“愛心媽媽小屋”,一進門就是一塊紫色的遮擋布,邊上有三個大沙發,還有小方桌、軟墊、玩具等,整體面積有近20平方米,“‘愛心媽媽小屋’的利用率很高,尤其是一樓的。”劉杰表示,二孩時代來臨,母嬰室里經常見到媽媽們領著大的,抱著小的,“上午還有中午的時候人更多一些,來來去去地每天基本上有幾十人使用。”
車站母嬰室使用率高 記者走訪飛機場、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發現,這些地方基本都設置了母嬰室,而且利用率比較高。在青島長途汽車站候車廳服務臺邊上,指示牌上明顯標注著特需旅客候車室的圖標,而圖標則是一位媽媽抱著孩子的形象。順著指示牌來到特需旅客候車室,飲水機、長沙發、玩具等應有盡有,在最里面的角落處,有一個單獨的小隔間,里面有小沙發、嬰兒床等物品,“以前我們管這叫哺乳角,是用布簾隔開,去年10月份,我們將這里單獨隔開,裝上了拉門,私密性更好。”汽車站迎門班班長陳美佳告訴記者,很多媽媽知道車站設有“愛心媽媽小屋”,“很多人會直接找過來。”同時,他們工作人員在大廳巡視時看到有需要的媽媽也會引導過來,“快到乘車點了就直接把他們送到車上去,不用排隊。”
據陳美佳介紹,他們車站“愛心媽媽小屋”的使用率很高,“當然也根據客運淡旺季,旺季時每天能有五六十人使用,淡季有五六位。”她表示,作為車站來說,設置這樣一個地方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帶著孩子坐車的媽媽,總得有個地方喂奶。”她表示,目前交運集團在汽車東站、北站等設置了8個面向乘客的“愛心媽媽小屋”,此外他們還建設了9個面向職工的“愛心媽媽小屋”,“員工里也有很多新媽媽,主要是為了方便她們。”
市人大代表:普及母嬰室是社會文明的體現 一間小小的“愛心媽媽小屋”,可以讓哺乳期媽媽有尊嚴、放心地行使母親的權利。說到“愛心媽媽小屋”不足的現狀,市總工會女職工部部長丁薇薇坦言,除了個別單位確實存在空間不足的條件外,意識不到、認識不足是主要原因。“除了真正有需求的媽媽,很少有人能主動想到建設‘愛心媽媽小屋’的重要性。”當然,也有人認為專門開辟一塊免費空間卻帶不來收益,會造成資源浪費。記者在采訪中也確實聽到這方面的聲音,有少數市民和商場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已是二孩時代,但哺乳期女性仍屬“小眾”,而且哺乳期女性一般也很少出門,單獨建設“愛心媽媽小屋”其實并沒有必要。所以,相比大家對吸煙室的司空見慣,不少媽媽感嘆待遇還不如煙民。但也有人認為,設置“愛心媽媽小屋”非常有必要,而且應該將其與電梯、洗手間、飲水間一樣,設為寫字樓建設的標準之一。
對此,市人大代表、上海錦天城(青島)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楊冰表示,“愛心媽媽小屋”的建設是非常必要的,不過,對于推進建設的方式,她認為不能全部強制性,也不能全憑自愿,“得根據實際需求來定,不能一刀切。”對于不少人表示應把“愛心媽媽小屋”與電梯、洗手間、飲水間一樣,設為寫字樓建設的標準之一的建議,楊冰表示自己不是完全贊同,“對于醫院等嬰兒比較多的地方,或是機場、車站等公共場所,可以強制要求建設,因為確實有需求。”而對于商場、企事業單位等,則應該采取積極倡導的方式,“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她表示,但可以肯定的是,“愛心媽媽小屋”的普及建設,是體現社會文明的標志,“它所折射出的是對特殊人群的關心,一種人文關懷。”而當下對于“愛心媽媽小屋”的各種探討,也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表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