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苑廣闊
武漢經濟開發區法院這起通過凍結“老賴”支付寶賬戶,進而推動執行的案件,說明當今社會的經濟生活、日常消費都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司法工作也必須與時俱進,適應和跟上這種變化才行。 武漢經濟開發區法院近日辦理武漢人陳某與重慶人李某借款糾紛案件,李某欠款15萬元,拒不還錢。李某本以為名下沒有財產可供執行就“萬事大吉”,沒想到,其支付寶賬戶竟然被法院凍結。當日,李某便主動找到法院,要求盡快履行義務。據悉,這是武漢法院通過控制被執行人支付寶賬戶迫使“老賴”履行義務的首案。(1月3日《湖北日報》) 一些“老賴”即便輸了官司也欠債不還、拒不履行法律義務,嚴重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很多時候,不管是債權人自己,還是負責執行的法院,在現實中都找不到“老賴”可供執行的財產,導致案件執行不下去。而“老賴”卻繼續維持著奢華的生活,同時其所從事的生意、業務等也照常進行,這其中到底存在怎樣的蹊蹺?
近日,武漢經濟開發區法院首次通過凍結“老賴”支付寶賬戶,迫使當事“老賴”當日就履行債務,此案為我們解開了其中的奧秘。其實說奧秘,卻也沒有什么神秘的,因為這名“老賴”名下盡管查不到任何可供執行的財產,但他卻通過自己的支付寶賬戶來進行服裝買賣的結算、資金的流轉以及一般的生活消費支出。這實際上也就意味著,雖然法院和債權人在現實中查不到“老賴”有可供執行的財產,但“老賴”支付寶賬戶里面的財產,卻足以維持其日常生活以及生意的正常運營。所以,面對法院的判決書以及債權人申請的強制執行,“老賴”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拒不配合執行。
但是,一旦法院依法對其支付寶賬戶進行了查封,其不但生意結算無法進行,資金流轉被掐斷,甚至連日常生活也無法繼續維持,一下子慌了手腳,只能乖乖到法院履行義務。這起案件告訴我們,當今社會的經濟生活、日常消費都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司法工作也必須與時俱進,適應和跟上這種變化才行。
武漢經濟開發區法院這起通過凍結“老賴”支付寶賬戶,進而推動執行的案件,體現了當事法院在案件執行過程中的工作智慧,也體現了司法工作的與時俱進,值得充分肯定。實際上,武漢另外一家法院,同樣在遭遇執行難,被執行人失聯的情況下,依法凍結了對方的支付寶賬戶,結果長期失聯的“老賴”馬上主動聯系法院,履行義務。這說明越來越多的“老賴”正企圖利用新的模式來逃避自己應承擔的法律義務。如果司法工作不能與時俱進,不僅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護,還會在客觀上鼓勵更多人向“老賴”學習,對整個社會的誠信體系帶來更大破壞。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