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記者 禚佩佩
通訊員 姜峰
近日,記者在明村鎮巡棧走訪了解到,全村200余畝櫻桃番茄開始進入采收期,16元/公斤的價格仍供不應求。雖然離盛果期還有半個月,但是前來采購的經銷商已絡繹不絕地前來洽談訂貨。據悉,今冬明春該村109個冬暖式大棚的番茄供應量將達100余萬斤,預計增收800余萬元。據此,該村提前摘掉了延續多年的“窮帽子”。
巡棧周邊一度“脫貧致富”的老大難 巡棧村地處明村鎮東南部,歷史上這里就是有名的貧困村。這里地勢低洼,一到雨季農田就被淹,顆粒不收情況經常發生。令人更為頭疼的是,該地屬于鹽堿地土壤,井水PH在8.3左右,EC值為2.5ms/cm,由于水中鹽分含量過高,農民可以選擇的種植作物很少,極大限制了經濟作物種植結構。因此,長期以來巡棧一直是全鎮有名的“旮旯村”、“貧困村”。
受制于地勢低洼、土壤鹽堿、井水高鹽等因素的影響,與巡棧接壤的幾個村也存在相同“癥結”,成為鎮委鎮政府頗為棘手的脫貧“困難戶”。
將巡棧作為“科技扶貧”的試驗田 貧困村的地理環境不能改變,能否改變扶貧策略?鎮黨委組織干部群眾對扶貧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大家一致的結論是:走科技扶貧的路子。于是,黨委部署加大農業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讓科技型農業企業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
經多方磋商,青島漾花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落戶明村鎮,開始了科技扶貧的艱難探索。公司對周邊環境進行了考察以后,結合鎮黨委、政府提出的甜美小鎮建設,根據當地土壤狀況與種植習慣,因地制宜地將番茄、瓜果種植作為首選,并確定了主打品種與市場營銷方向,先后投入1000余萬從新品種選育、種苗繁育、土壤生物調理劑制備、液體肥料研發、土傳病拮抗菌研究、栽培標準化及集中銷售等六個關鍵環節完善全產業鏈式番茄健康生產模式。隨后,公司與5個農戶在巡棧創建了漾花湖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公司負責解決技術難題與產品營銷,合作社負責技術推廣應用與高端番茄栽培。
以科技力量開拓營銷市場 據悉,為找到合適的種植品種,漾花湖公司相繼從國內外引入42個品種試種,優選出3個品種。同時,公司先后引進5名碩士、8名博士作為科研組成員。經過三年的艱難攻堅,報批了3個液體肥料文號、申報了12項發明專利與2個無公害農產品。
在公司與合作社的努力下,合作社成員統一品種、統一育苗、統一栽培標準、統一肥料,在短短一年內實現了產品與品質的同步提高。同時,公司再投入20余萬統一印制宣傳材料,到青島、南京、上海、北京等地游說營銷商,推介巡棧的番茄,吸引了大量外地客商。
在漾花湖公司帶動下,巡棧村的冬暖大棚由最初的6個發展到現在的109個,番茄價格由最初的銷售難、價格低,轉變為供不應求,銷售價更是高達16元/公斤,增長了五倍,每個大棚的利潤躍升為9萬元。從此,巡棧成為明村鎮最大的番茄專業種植村,巡棧番茄被譽為青島市最好吃的番茄。
科技扶貧應發揮更大作用 年僅28歲的張新玲是漾花湖公司的年輕掌舵人,她從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畢業后來明村創業,在談及這三年的科技扶貧歷程時,她說:一個企業只有扎根市場需求才能創造未來,科技扶貧既是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體現社會價值的一個重要內容。科技扶貧讓我們的科技產品找準了發展方向。
明村鎮黨委書記肖永文認為,科技企業參與精準扶貧有著獨特的優勢,它們不僅能看準問題、化解問題,也能起到“授人以漁”的作用,使得扶貧工作起點高、見效快、成效穩定性強,黨委下一步會建立起科技扶貧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做好科技扶貧工作。
據悉,明村鎮黨委正在研究依托科技企業成立“眾創空間”,將科技扶貧、專家工作站建設、特色農產品電商運營及農民創新創業緊密結合,讓科技型企業在甜美小鎮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