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18日電 (種卿)12月16日正式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提出了新的定位和工作部署,“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表述,被看作是在減弱住房金融屬性。同時,會議在抑制房地產市場泡沫、增加土地供應、落實人地掛鉤等方面的部署,也決定著明年樓市調控的基調和市場走勢。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未來或將嚴防金融資金炒房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在部署2017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工作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率先明確了這一戰略性定位。
看似通俗易懂的表述背后,有著怎樣的含義?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告訴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上述定位意在減弱金融屬性,住房屬于耐用消費品,基本功能是居住,不是用于投資和投機賺錢。
倪鵬飛說,未來金融監管層面的關鍵,就是要防止股市、債市、保險和銀行資金違規進入樓市。“此輪樓市過熱,最主要原因就是金融機構利用監管漏洞,采取不同形式讓資金繞道轉入房地產市場”。
“炒房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用自有資金炒房,而在于用金融資金炒房,金融機構參與是造成高杠桿的主要因素。”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牛鳳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
作為從業人士,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解釋稱,“政策含義非常明確,住房需求要繼續得到保障,炒房需求要管控和遏制”。
為保障正常的購房和貸款需求,會議提出,要在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抑制房地產泡沫、防止大起大落
——要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 會議要求,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
“可以看出,政策明確了明年房地產調控的總體思路。”嚴躍進告訴記者,一是抑制房地產泡沫,主要是土地市場和房價的泡沫;二是防范市場出現大起大落,讓市場更加穩定,從而預期才會更加穩定。”
擠出炒房泡沫后,真實的供求關系才更容易顯現。倪鵬飛分析,決策層清醒認識到房地產的定位,絕不容忍投機的泛濫,如果采取措施確保住房回歸居住和消費屬性,有助于房地產市場擠出泡沫,顯現真實的供求關系,有利于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會議明確,去庫存方面,要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要把去庫存和促進人口城鎮化結合起來,提高三四線城市和特大城市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提高三四線城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
資料圖。 中新社發 張亨偉 攝
落實人地掛鉤政策
——一、二線城市或加大土地供應指標 會議指出,要落實人地掛鉤政策,根據人口流動情況分配建設用地指標。要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發展。
倪鵬飛認為要區別看待:三、四線城市的情況是地方政府大量供應土地,由于供應總量多,房價反而會低;但在一、二線城市,由于主、客觀兩個層面的作用造成土地供應不足,形成土地的饑渴和短缺,加上土地拍賣制度就把地價搞得特別高。
“針對一、二線土地市場供應不足導致的地價、房價上漲,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解決。”倪鵬飛建議,首先要加大土地供應指標,采取人地掛鉤模式;其次由于一、二線城市存量土地比較多,同樣有盤活的余地。
嚴躍進說,“政策初衷,就是考慮到各大城市人口流動的差異性特征”,預計明年繼續實行限購的城市,在獲得開發用地、土地轉性等方面將有更多機會,2017年下半年樓市供應緊張局面有望改變。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立法
——城市住房結構將進一步改善 會議還指出,要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立法,加快機構化、規模化租賃企業發展。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規范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
今年6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供應主體多元、經營服務規范、租賃關系穩定的住房租賃市場體系,基本形成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續的公共租賃住房保障體系。為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開展住房租賃業務,允許將商業用房等按規定改建為租賃住房。
在嚴躍進看來,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無論是從迎合城市各層次住房者的租賃需求;還是進一步改善城市住房結構的角度,都有益處。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