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0日電(孫丹陽)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供給側改革與經濟結構轉型不斷推進。結構轉型勢在必行的原因是什么?中國經濟新的活力來源是什么?在10日舉辦的“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中,專家們進行了深入探討。
推進改革原因為何? 12月10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巡視員魏加寧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演講。(主辦方供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巡視員魏加寧表示,目前中國經濟有喜有憂,唯有改革可以攻堅克難。魏加寧認為,中國面臨六大問題:一是世界經濟不景氣,出口的形勢不太好;二是政府消費和民間消費增長減緩;三是政府投資負債率太高,而民間投資的增速一直在放緩;四是勞動力面臨空前復雜的局面,一邊是東北、西北大量職工下崗,另一邊,東南沿海提出“用機器換人”;五是創新能力不足;六是資本的配置效率在下降。
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長、原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資料圖)
“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是勢在必行,也是迫不得已。”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長、原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在論壇中說道。他認為,中國改革需求背后有兩大原因。一是外部原因,全球經濟長期低迷不振,民粹主義的逆襲屢屢成功,全球化出現了逆轉。二是內部原因,中國人口已經出現未富先老,人口紅利正在減少。
未來經濟增長新動能在哪里? 魏加寧認為中國經濟新的需求是醫療、教育、養老、環保,這些需求非常旺盛。
馬蔚華指出,消費是未來提升GDP質量,或者激發經濟增長活力非常重要的方面,中國在這方面具有潛力。他認為在需求方面要盯住三點:第一,最活躍的人群——中產階層。第二,最有價值的領域——中高端服務業。第三,高新技術在服務業中應用的商業模式。
對如何促進需求側發展,魏加寧給出建議:第一,產權保護進一步法治化。第二,理順價格的形成機制。第三,國企改革要增加信息透明度。第四,要把更多的資源直接配置給高效率的民營企業。第五,放松管制,有些錢直接下放給市場。第六,降稅減負,做好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