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記者從青島市發改委了解到,1至10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回升,完成6157.7億元,增長13.8%,增速高于前三季度0.7個百分點,分別高于全國 、全省增速5.5個和3.3個百分點,投資總量和增速均居全省首位。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形勢、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和持續下滑的民間投資,青島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統一部署,科學研判投資形勢,積極主動作為 ,圍繞“三中心一基地”建設,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連續出臺了促投資、穩增長一系列極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舉措,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持續優化民間投資發展環境,強化重點項目綜合服務保障,充分發揮了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關鍵作用。
投資運行呈現出諸多亮點:一是民間投資增速持續向好,民間投資完成4501.3億元,增長10%,增速較上半年提升9.4個百分點,分別高于全國、全省7.1個和4.6個百分點。
二是服務業投資拉動作用明顯,服務業投資增長18.1%,占比50.3%,同比分別提高6.5個和1.8個百分點。
三是工業投資連續兩個月回升,增長11.1% ,較上半年提高4.5個百分點;工業投資結構持續優化,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32.7%,同比提高18.3個百分點。
四是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加快,增長26.1% ,同比提高29.4個百分點。
出臺促投資穩增長政策措施 一是針對當前全國性民間投資增長放緩形勢,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促進民間投資發展的政策措施,及時研究出臺了《關于促進民間投資發展的若干措施》,從放寬市場準入、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寬融資渠道、降低企業成本負擔、強化政策扶持引導等五方面入手提出22條具體舉措,有效激發了民間投資潛力和創新活力,下半年以來民間投資止跌回穩,增速連續五個月回升。
二是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見》,提出了50條政策措施,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促進經濟和投資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
三是出臺了鼓勵扶持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引導鼓勵社會力量辦醫等相關政策文件,放寬民間投資市場準入,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公共服務領域投資。
以重點項目增強投資內生動力 一是圍繞推進“三中心一基地”建設,始終抓住項目建設不放松。持續開展調穩抓現場推進活動和走訪千家企業、走進千個項目現場、走談千個項目“三個一千”活動,市領導包干推進,堅持進現場、抓落實、解難題,推動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
二是著力推進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將290個市級政府投資項目和社會投資項目納入問責觀察,嚴格工作責任追究和問題排查機制,確保項目按期推進??偼顿Y6508億元的190個市級重點項目,累計新開工115個,開工在建項目共187個,完成投資1477.6億元。一汽-大眾華東生產基地、萬達東方影都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進展良好;膠東國際機場、濟青高鐵、青連鐵路 、地鐵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推進,青榮城際鐵路開通運營。
三是加強投資運行調度服務。建立了億元以上產業類項目新開工、竣工投產情況“ 日調度、周上報、月通報”制度,產業、住房、基礎設施三大板塊月調度制度等,力促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
四是全面加強項目儲備 。結合“十三五”規劃實施和三年滾動投資計劃編制,建立全市促投資穩增長重點項目庫 ,通過項目作為載體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創新投融資機制 一是穩妥有序推進PPP模式。建立了市級層面的聯合推進機制,出臺了《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實施意見》,支持民間資本進入能源、交通、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等領域。截至目前,我市PPP項目庫共儲備項目72個,總投資達2159億元。其中,7個項目完成簽約 ,21個項目進入采購階段,7個項目已上報實施方案。
二是充分發揮國家專項建設基金的投資帶動效應。截至目前,共有85個項目列入7批專項建設基金,獲得專項建設基金142億元。專項基金的及時注入,極大緩解了新機場、地鐵、市民健康中心等重大政府投資項目資本金出資壓力,降低了企業投資項目自有資金門檻,并拉動了6倍左右的社會資本和銀行信貸投入。
三是出臺《關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開展“行長走千家”和走訪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活動,目前已走訪企業4794家,達成融資協議983億元。
四是通過創業投資 、天使投資等4支市級產業引導母基金,參股31支子基金,總規模達60億元,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五是設立小微企業轉貸引導基金,總規模達10億元,為小微企業提供低成本過橋資金,緩解小微企業資金接續難題,目前累計為476家次企業提供轉貸資金52.3億元。
深化投資體制改革 一是開展企業投資項目投資便利化改革試點。制定發布《企業投資項目投資便利化改革試點方案》,對企業投資項目開展以企業告知承諾制、網上并聯審批制、聯合驗收便利制等為主要內容的改革試點,首批選取高新區、膠州市、平度市試點先行。
二是開展了建設工程項目優化審批流程工作。通過采取“整合流程、一門受理、并聯審批、信息共享、限時辦結”等方式,優化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50%以上。
三是建立重點項目審批綠色快速通道。在全國首創實施“容缺受理、容缺審查”工作模式,為企業重點項目提供代辦幫辦服務,優化政務服務營造良好投資環境。
城市信報記者 丁一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