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網12月10日訊 2016年12月1日,吳先生在遼陽西路100號新業(yè)廣場內美特好超市購買了8瓶韓國進口的蒙古釀造醬油,單價39.9元,共花費319.2元。但卻發(fā)現(xiàn)醬油瓶身貼了兩張中文標簽,生產日期分別為2015年8月25日和2015年8月28日,質疑醬油被篡改了生產日期。對此,廠家韓國蒙古食品株式會社青島代表處回應,經了解是韓國工人貼中文標簽時出現(xiàn)了工作失誤,但產品質量沒有任何問題。
2016年12月1日,吳先生在遼陽西路100號新業(yè)廣場內美特好超市購買了8瓶蒙古釀造醬油,單價39.9元,共花費319.2元。吳先生說,醬油是韓國進口產品,瓶體上貼了中文標簽,但是跟一般進口產品不同的是,這款醬油貼了兩張中文標簽。
為什么會有兩張中文標簽?吳先生說,他撕下標簽一看就發(fā)現(xiàn)了端倪,兩張標簽的生產日期竟不一致。根據(jù)吳先生提供的醬油,信網看到此款蒙古釀造醬油原產國為韓國,中國經銷商為威海九日進出口有限公司,外層中文標簽的生產日期為2015年8月28日,里層中文標簽的生產日期為2015年8月25日,保質期為24個月,到期日為2017年8月27日。
一瓶醬油出現(xiàn)了兩個生產日期,這不禁讓吳先生質疑生產日期被篡改了。為此,信網聯(lián)系了美特好超市糧油柜組工作人員。說起該醬油,工作人員回應確實接到過吳先生詢問,已經將問題反映給廠家,將由廠家了解并做出答復。
12月8日,信網咨詢了廠家韓國蒙古食品株式會社青島代表處,工作人員回應醬油確實是他們的產品。但經調查了解,問題并不像吳先生想的“篡改生產日期”,而是韓國工人貼標簽時的工作失誤。
“當時需要貼標簽的有兩批次產品,一批在2015年8月25日生產,另一批在2015年8月28日生產。出現(xiàn)問題的8瓶醬油均在2015年8月28日生產,但韓國工人貼標簽時錯貼成8月25日。”工作人員回應,由于撕下來會撕壞,工人就直接將正確標簽覆蓋在錯誤標簽上了。
“工人的做法確實不對,這是我們的工作失誤。”工作人員表示,但這并不代表產品本身有問題。“該醬油符合國家食藥標準,相應的海關通關證明、進口檢驗證明等全部具備,公司愿意接受監(jiān)管部門的檢查,也會對吳先生進行賠償,但賠償金額仍未確定。
對此,青島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回應,根據(jù)《預包裝食品標簽通用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標示應包括生產日期,而進口食品加貼的中文生產日期應與原始生產日期一致。若市民投訴至食藥部門,將根據(jù)具體情況依法要求整改或做出懲罰。(當事人姓為化姓) 信網全媒體記者 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