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0日合唱團參加演出。
文/圖 半島記者 曾志 通訊員 李春 報道
本報訊 “喀秋莎站在伏爾加河岸上,憤怒的炮火染紅滿天的彩霞,身后是祖國,身旁是白樺,親愛的祖國,高高的白樺……”這是南京路社區男聲合唱團在歌曲《喀秋莎》原有歌詞的基礎上添加創作的一段歌詞。11月30日,他們唱著自己改編的《喀秋莎》在2016年市北區文化大比武同臺競技的舞臺上贏得了“最佳表演獎”。
南京路社區男聲合唱團小分隊隸屬于青島市白樺林合唱團,從2014年開始在南京路社區參加訓練并代表南京路社區,乃至遼源路街道參加各類表演活動,合唱團現有23名隊員,平均年齡72歲左右,最大的已經83歲。每周二下午,他們都會匯聚到南京路社區活動室進行試唱、排練。
“我們合唱團的成員是因為喜愛音樂走到一塊的,大家在一起就是共同學習,以期唱出更好的歌曲?!苯衲?9歲的胡永春是合唱團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要唱好歌基礎最重要,每次練習大家都是從音準、音階等基本功練起,從沒有人覺得厭煩,“不光要練好基本功,我們也要唱出自己的特色,像我們改編的《喀秋莎》就加入了我們合唱團的元素,伏爾加河和白樺都是俄羅斯標志性的元素,我們在原有歌詞的基礎上加上這一段后,不僅豐富了歌曲的內容,提升了內涵,而且融入了白樺林合唱團的元素,使這首歌帶上了我們的特色。”
“這支隊伍不僅具有很高的音樂素養,而且能夠積極參加街道和社區的文化活動,為豐富轄區的文化活動作出了很大貢獻?!边|源路街道文化站站長周玲告訴記者,從男聲小分隊來到南京路社區活動后,每年的納涼晚會、文藝匯演幾乎都能看到這支隊伍的身影,他們時而高亢,時而低吟的歌聲給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在社區有這樣一支全部由男士組成的隊伍很不容易,更難得的是大家走到了一起后,能夠在共同的愛好上相互幫助,一起提高,這樣的氛圍完全消除了退休帶給人的失落感,讓生活很充實,做到了老有所樂?!焙来焊嬖V記者,他們也很感謝街道和社區對他們活動的支持,提供活動場地和演出機會,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