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報訊 受新一輪強冷空氣影響,我市今明兩天將迎來大風降溫天氣,局部有小雨雪。為此,市氣象臺20日16時發布寒潮藍色預警和大風藍色預警,預計21日下午到夜間,我市北風風力逐漸增大,陸地可達5~6級陣風8級,海上7~8級陣風10級,22日大風持續,23日白天風力逐漸減弱。 22~24日氣溫明顯下降,過程降溫幅度8℃左右,最低氣溫市區及沿海-2~0℃,內陸地區-6~-4℃。另外,21日下午到夜間我市大部地區將先后出現小雨雪天氣。
據介紹,寒潮是指冬半年引起大范圍強烈降溫、大風的天氣,常伴有雨、雪的大規模冷空氣活動。在氣象學上,寒潮有嚴格的定義和標準,但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寒潮標準是不一樣的。我國規定,凡一次冷空氣侵入后,使某地的日最低氣溫24小時內降溫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時內降溫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時內降溫幅度大于或等于12℃,并且使該地日最低氣溫下降到4℃或以下的冷空氣稱為寒潮。
寒潮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位于高緯度的北極地區和西伯利亞、蒙古高原一帶地方,一年到頭受太陽光的斜射,地面接受太陽光的熱量很少。尤其是到了冬天,太陽光線南移,北半球太陽光照射的角度越來越小,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陽光熱量也越來越少,地表面的溫度變得很低。由于氣溫很低,大氣的密度就要大大增加,空氣不斷收縮下沉,使氣壓增高,這樣就形成一個勢力強大、深厚寬廣的冷高壓氣團。當這個冷性高壓勢力增強到一定程度,量變引起質變時,就會像決了堤的海潮一樣向我國襲來,這就是寒潮。每一次寒潮爆發后,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就要減少一部分,氣壓也隨之降低。但經過一段時間后,冷空氣又重新聚集堆積起來,孕育著一次新的寒潮的爆發。
( 記者 梁超)
全國多地將迎來大風降溫天氣 據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中央氣象臺20日發布寒潮黃色預警和暴雪藍色預警,全國多地將迎來今年的第一場雪。降溫幅度大、體感濕冷是這次寒潮的主要特點。
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20日至24日,受入冬以來最強冷空氣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自北向南將先后出現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平均氣溫將普遍下降6℃至10℃,其中,西北地區東部、華北西部、黃淮中西部、江淮中西部、江南中西部、華南中北部以及四川東北部、重慶東部、貴州中東部等地氣溫將下降12℃至14℃,河南南部、安徽西部、湖北中東部、湖南大部、廣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降溫可達16℃以上。
這是今年秋冬以來第三次寒潮,降溫幅度南方較北方更大。 “原因是前期南方溫度較高,而北方溫度相對低。”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說,此次寒潮特點是水汽豐沛,因此濕冷帶來體感溫度更加寒冷。
雖然南方降溫幅度大,但今年北方冬天卻較以往更冷一些。我國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將可能接近或跌破11月份歷史最低氣溫極值。 20日至24日,西北地區東南部、華北、黃淮等地將出現初雪。
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20日8時至21日8時,內蒙古中部偏南、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雪,其中,北京、河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雪,上述地區新增積雪深度3至6厘米,局地可達10厘米以上。
小雪節氣未到卻迎來如此大雪,氣候專家說我國今年氣候極其異常,主要表現在全國多地降水量較往年偏多,氣溫起伏大。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周兵說,入秋以來降水偏多,10月份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往年偏多55%,是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今年冬季是全球氣候變暖大趨勢疊加拉尼娜狀態。受拉尼娜影響,我國今年冬季氣溫偏冷的概率約七成,冷空氣活動偏多,且北方比南方相比歷史同期更冷。”周兵說,拉尼娜只是影響我國冬季氣溫的因素之一,決定因素是來自高緯度的冷空氣以及東亞冬季風強度,所以這次寒潮帶來的暴雪藍色預警,是在水汽豐沛條件下冷暖空氣交匯所致。由于氣候變暖及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狀態的綜合效應,今年冬季還將有更頻繁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出現,需要更多地做好防范準備。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