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更好地給居民宣講,他62歲讀博士;因為平時準備素材需要太多稿子,他自費印制5000張不用公家的……2013年退休以來,現任市北區“百姓宣講團”團長、阜新路街道“百姓宣講團”分團團長的于春山走遍了市北區的大街小巷,累計宣講200余場,聽眾多達2萬人次,撰寫專題講稿8萬多字。站上宣講臺,他不讀稿不說教,一邊宣教著黨的先進政策,一邊解讀著政府的貼心服務。
宣講之后被問倒,62歲讀博士 11月10日,在阜新路街道的活動室里,記者第一次見到了于春山。站上講臺的他 ,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和藹可親,一邊在活動室走,一邊和社區里的老朋友們打著招呼。和許多人所不同的是,他宣講的時候一不坐著,二沒有幻燈片不讀稿,而是用平易近人的話語,將黨的政策傳達到基層。在活動室內,幾位拄著拐杖來的老大爺提前20分鐘就已就座,陸陸續續來的大爺大媽們也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落座,小小的活動室在宣講開始前便已坐滿了人。“各位大哥大姐,大家下午好,咱們又見面了。”于春山如同與老朋友見面一樣打著招呼,當天來的大多數居民也確實是他的老朋友,他們都不止一次來聽過于春山的宣講。
說起宣講,于春山有著大把的經驗。記者了解到,早在1991年于春山在檢察院工作期間,他便開始從事黨的理論政策宣講工作。2002年黨的十六大以來,作為原四方區委宣傳部講師團成員,他數百次在機關、街道、企業、高校、社區等基層單位宣講歷次黨的代表大會精神。這大把的宣講經驗若是就此扔下,是多么的可惜。于是 ,這個擁有近40年黨齡、為事業奔波42年的老黨員,在2013年退休后,主動請纓,義務擔任了市北區“百姓宣講團”團長,兼任了阜新路街道的“百姓宣講團”分團團長。
雖然1974年在部隊時,于春山就開始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理論,40多年從沒有間斷過,但在宣講過程中遇到的幾次尷尬,則讓五六十歲的他決心再次進入課堂學習。“有好幾次,我宣講之后跟大家交流發現,真是高手在民間,他們的一些觀點非常新穎,提出的問題無比犀利,我當場就解答不出來,這才明白還是我自己的知識積累不夠。”于是在崗期間,于春山不僅攻讀了復旦大學在職法律碩士,還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心理學、會計學、物流等專業知識,考取了心理咨詢師、會計師、物流師等資格證書。
“今年十月份剛通過了博士答辯,在中國政法大學讀博期間,我是班里年紀最大的,也是學校里全國第一個老年學員,上課的時候,我都是提前到教室,剛開始的時候有不少年輕同學還把我當成老師了。”于春山介紹說,“我是班里歲數最大的,與年輕人相比,不管身體還是記憶力都有所不及,所以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攻讀博士期間,每年五一、十一假期,于春山都要到北京集中學習。一天的聽課時間有時多達10個小時,這樣高強度的學習,班上的許多年輕小伙都吃不消。而這個年過花甲的老人,卻憑著一股堅忍不拔的韌勁兒,把學習當成了樂趣,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一門門課程。
手寫稿堆滿辦公室,百萬字鑄“春山書稿” 雖然站在講臺上就能出口成章,但據于春山介紹,每次宣講之前,他都要提前準備很多的內容,他有個習慣,那就是手寫準備資料,他說這樣記得牢。在他的辦公室里,各種各樣的手寫筆記堆得滿滿當當,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于春山就是靠著手中這支筆,不僅取得博士學位,更將所有政策記在腦中。
在市北區撫順路綜合服務大廳的一樓,在這里有一間他的辦公室。辦公室里,最吸引眼球的當屬桌旁堆積如山的書籍,涉及法律政策、歷史學、心理學等多個方面。在屋子內側,放著一張黑色的長沙發,于春山將一打打的宣講稿平鋪在沙發上,他正在將近期的宣講稿按照時間、內容進行分類整理。這些宣講稿有的是手寫的,有的是打印的,于春山一邊整理,一邊說:“這些宣講稿都是先手寫再打印,這樣我自己也能記得牢。”
滿滿一沙發的宣講稿,也只是“春山書稿”里的一小部分,如果把近三年來所有的宣講稿全部整理裝訂,大概得有七、八萬字,而這些手稿也只是濃縮了于春山所有筆記里的精華部分。隨手拿起兩張手稿,上面洋洋灑灑地寫滿了宣講的內容,但真正走上宣講臺時,于春山竟然一眼都沒看,所有事件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全部爛熟于心。老話講,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想要做到這樣,背后的付出只有于春山自己知道。
為了確保宣講內容的精準性,他反復斟酌稿子的結構、內容、事例和語言,常常會為了核對一個數據花費幾個小時、翻閱數十件近百件文獻資料。他廣泛閱讀,每天精讀10種報紙,堅持上網瀏覽國家大政方針。“數字”、“觀點”、“典型案例”……他將一切與宣講相關的知識摘錄在他的“春山書稿”上。為了宣講案例更加翔實,他還遠赴山東孟良崮、河南的焦裕祿紀念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等地實地學習,只為尋找最有教育意義的典型事例,用在宣講之中。
25年只看新聞聯播,閑暇時間學習 在采訪過程中,于春山告訴記者,因為要為宣講準備,所以他的閑暇時間基本都在學習。從站上講臺開始,25年間,他沒看過電視劇,也沒看過電影,只看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其他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習。39歲攻讀本科,43歲攻讀研究生,62歲法學博士畢業,還考取了心理咨詢師。在成為市北區百姓宣講團團長的這三年里,平均每天學習6小時,365天,天天如此,就連過年都不休息。手寫筆記超過百萬字,平均每天手寫1000字。
“老伴曾問我,每天都在寫,都記了些啥?”于春山笑著說,“其實,我每天都要閱讀報紙,還要上網瀏覽一些國家的大政方針。數字、觀點、典型案例……我將一切與宣講相關的知識摘錄在我自己專門印制的‘春山書稿’上。忙的時候,一天就要用光一根簽字筆,他們都說我是在‘吃筆芯’。”為了提高自己的宣講水平,于春山總是自己給自己加壓,他說:“我這個人沒有別的愛好,就是喜歡學習。每天要瀏覽當天發生的新聞,學習新出臺的政策、法規,還要梳理宣講內容,對其進行補充和完善。”
很多人知道,于春山的宣講內容是最前沿 、最精準的,只要聽了他講的課,就能了解到時政熱點,以及最新的政策、法規變化。但人所未知的是,有時僅僅為了核對一組數據,于春山就要花費一整個晚上,天已泛白,他才剛剛收筆。多少個這樣的夜晚,他都是這么度過的。也許對于有些人來說,學習是枯燥 、乏味的,但對于于春山來說,他卻樂在其中,樂此不疲。于春山自嘲地說:“你看我現在身材有些發福,是吧?那是因為我每天要吃四頓飯,因為學得晚,所以半夜總得再來點夜宵,要不真挺不過來。”
于春山說:“要想把故事講得感人,首先自己要先被打動。我到老黨員家采訪,挖掘出最鮮活的事跡 ,講出來,才富有感染力。”有一次,一個90多歲的老黨員,聽完于春山講的黨課,拉著他的手不松開,說:“20多年了,頭一回兒聽到這么精彩的演講!”“如果要問,什么是我生活的第一需要,我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學習。通過學習不但使自己的能力、眼界、技能都有提高,而且我覺得人生很充實。自己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除了對家人付出的少外,再沒遺憾。”
文/圖 城市信報記者 張鵬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