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十一這個電商狂歡節馬上進入第八年,與此同時,快遞行業感受到“狂歡”帶來的業務壓力,也已有四五年之久。記者從山東省郵政管理局了解到,去年雙十一期間,山東省快遞公司總共派件3996.5萬件,在高峰期的11月15日、16日、17日,山東人每天能收到540萬件以上的快遞。
幾千萬快件背后是兩萬人左右的全職快遞員,以及雙十一加入的臨時兼職人員。在我們愛恨交織地剁手時,產業鏈最末端的他們如何看待快遞這個行業,又如何看待雙十一?
山師大校園內,快遞被放在地上等待領取。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左慶 攝
只有快遞員炒老板
沒有老板炒快遞員 11月7日,濼源大街某寫字樓一樓大廳,快遞員于聰(化名)蹲在一堆快件中,右手按照快遞單上的收件人信息撥號,左手舉著另一部手機放到耳邊說:“您有個快件到了,來取一下吧。”惜字如金,語速盡可能快,字句盡可能清,同時禮貌用語不能缺。于聰左手的電話剛掛掉,右手的電話正好接通,再重復一遍上面的話。
遇到取件客戶詢問:“×××的件在哪?”他要拿眼睛迅速掃過周遭大大小小的包裹,定位客戶口中的名字。不時有客戶過來詢問寄件時,于聰的回應同樣清晰簡潔:“不好意思,今天不能寄件,單子我都沒帶,要不您去別家看看。”
于聰告訴齊魯晚報記者,雙十一臨近,送件量多了不少,再加上寫字樓周末沒人收件,不少快件都合并到周一送。一天送300個件,實在忙不過來,寄件就沒時間了。不過遇到老客戶還得維護好,再忙也得收。
憑借著勤奮、專業以及靈活又和氣的干活方式,于聰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在同時負責這個寫字樓的快遞員中,于聰的寄件量明顯要多。他一個月的收入四千元出頭,這已經高于除順豐快遞之外的大部分快遞公司快遞員。
“試兩三天你就知道了,這個活是懶漢干不了,好漢不想干。”于聰說,之前街邊擺攤,因為城管查得嚴,去年改行做快遞。
“要是真有快遞公司寫得那么高,不都來干了嗎?”負責益壽路一片區的一家快遞公司員工也告訴齊魯晚報記者,“現在快遞員不好招,只有快遞員炒老板的,幾乎沒有老板炒快遞員的。”
月入4000已很高
6000以上是傳說 記者詢問了多位快遞員,四千多元的月收入在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快遞公司中已經算是高收入,如果片區資源比較好,能達到五千元,但這種情況非常少。即便在順豐,快遞員的收入平均也在五六千左右,只有干得最好的那種才能收入“過萬”。
這四千多塊錢不是好掙的。于聰說,他掙這4000多元已經屬于高負荷,每天從早晨7點干到晚上7點,工作時間常常超過12個小時,還要面對各色人等。即便雙十一爆倉,要送的快遞多,每個人的業務量也增加不了多少件,因為平時的送貨量就達到了時間和體力所能承受的上限。
于聰還說,作為基層快遞員,他們和快遞公司沒有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沒有底薪,更沒有五險一金,全部收入都來自收寄件提成,送一個件提成1元,收一個件提成5%。記者了解到,這個比例符合目前大部分快遞公司的情況。事實上,收件價格在10元以上的不多,一些月結客戶的單個快件價格甚至只有六七元。即便按收一個件10元計算,每個件的提成也只有5毛。
另外,手機話費、車輛修理費這些支出由快遞員自己承擔。盡管惜字如金,但話費一個月也得一百多。對于每天負重穿行的快遞車來說,修修補補不可避免,干了一年多,于聰的電動三輪輪胎、前軸換了個遍。
于聰一開始的時候也是聽說快遞賺得多,真來干了才發現,那些月入六七千的幾乎都是傳說。他的說法得到了快遞行業多位人士的證實,當聽說記者要找一名干了三四年的老快遞員時,一位業內人士說,快遞行業人員流動性大,干了幾年還在的還真不好找。
至于多家快遞公司招聘廣告中5000元-8000元的月薪,多名快遞員告訴記者,大部分快遞公司都達不到這個水平。
和被罰的恐懼相比
增收算不了什么 是否像大家想象的一樣,雙十一期間,快遞員能大賺一筆,月入上萬?記者了解到,對大多數快遞員來說,雙十一的收益增長并不明顯。如果平時收入四千元,雙十一很難賺到五千元。因為快遞員難招,平時就幾乎滿負荷工作。
于聰平時每個月派3000件左右,11月份能派到4000件,這已經達到極限。因為快遞員數量有缺口,雙十一包裹蜂擁而至會導致延誤增多。盡管公司會把延誤期限由一天調整到兩天,但是延誤還是不可避免。與此相對應,客戶投訴也會增多。
“遇到好說話的客戶還好,遇到不好說話的真是頭疼。”于聰說,如果因態度或延誤問題客戶投訴到總公司,就要扣快遞員工資500元,如果投訴到郵政總局,就要扣1000元。而工作量的暴增必然導致快遞員服務質量下降,相比平時更容易產生矛盾。
即便客戶不投訴,快遞公司內部也有嚴格的監督機制。如果公司內部系統顯示某些快件延誤,而監督人員打電話到客戶處核實發現原因確實來自快遞員,同樣也要扣錢。根據快件派送距離,處罰金額不一,比如從廣東寄到濟南的快件,延誤一天要扣50元。
“盡管很多人覺得幾十塊罰款不算什么,延誤和被投訴情況也不會太多,但對于我們來說,罰的都是我們的血汗錢。別說五百一千,一兩百我們也受不了,掙這個錢太不容易了。”于聰說,和倍增的壓力以及被罰的恐懼相比,雙十一的收入增長實在算不了什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亞楠)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