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濟南東部地區,煤炭開采的歷史悠久,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留下不少后遺癥。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破壞,后期雖逐步實施治理,但也形成一定面積的采煤塌陷區域,主要集中在濟南高新區和章丘市。日前,濟南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推進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整治因采煤而塌陷的區域。
治理資金方面,探索建立PPP模式
據統計(不含轄區內2處省屬煤炭企業),目前濟南≥10mm塌陷地面積8.82萬畝(不包括濟陽縣境內新礦集團新陽煤礦,下同),需治理面積5.92萬畝,已治理3.64萬畝,未治理2.28萬畝,共投入治理資金6.57億元。2016年規劃治理面積1.15萬畝,已完成治理0.62萬畝,正在治理0.26萬畝,未治理0.27萬畝。
濟南將堅持誰破壞、誰治理的基本原則,以1999年1月1日為時間節點,之前因采煤活動產生的采煤塌陷地、責任主體已滅失的采煤塌陷地、已按政策規定征用的采煤塌陷地,認定為歷史遺留采煤塌陷地,治理責任主體為縣(市)區政府;之后因采煤活動產生的塌陷地認定為新增采煤塌陷地,治理責任主體為采煤企業。
而根據采煤塌陷地現狀、類型、分布及環境條件狀況,采取農業復墾、生態復墾、產業復墾三類模式進行分類治理。對輕度塌陷區采取“劃方整平法”,通過削高填洼、配套水利設施等措施恢復農業耕種;對中度塌陷區采取“挖深墊淺法”,通過挖魚池筑臺田,形成上糧下漁生產格局;對面積較大且包含輕度、中度各種類型的復合型塌陷區采取“產業治理法”,綜合運用上述治理方法,打造多元化高效生態產業園區。
如果治理責任主體為煤炭企業,將會引導煤炭企業建立完善“應治盡治、不拖不欠”的治理工作機制,可采取三種方式治理:一是自行組織復墾;二是發包給有條件的第三方復墾;三是協商當地政府,繳納土地復墾費,由當地政府組織復墾。治理責任主體為地方政府的,地方政府可自行組織復墾,也可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實行市場化運作,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治理和后續經營。
治理資金方面,除了爭取國家及省里資金、統籌各級財政資金、利用采煤企業資金之外,濟南還將引入社會資本,探索建立采煤塌陷地PPP治理模式,鼓勵吸引社會資本投資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
防治新區域產生,不再審批新建煤礦 煤炭開采還在繼續,因此不僅要治理已經產生的塌陷區域,還需要防治新的塌陷區域產生。濟南將統籌地下煤炭開采布局與地上發展的關系,建立煤炭資源開采監管機制,合理實施限采等措施,依據有關規定淘汰關閉現有開采煤炭企業,不再審批新建煤炭礦山。
濟南將建立采煤塌陷地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機制。具體的保障措施有三大方面,其中,將針對塌陷地造成減產、改變農業耕種性質(水面養殖)等情況,由縣(市)區政府協調煤炭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關補償標準,給予農民合理補償。另外,復墾后的土地由縣(市)區政府統一管理,在保障原土地權利人權益的情況下,因地制宜,可交原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戶繼續使用,也可采取土地流轉、承包等多種方式,由種糧大戶、養殖專業戶或企業承包使用。對因采煤塌陷而失地的農民,也將當地政府將其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給予相應保障,并在就業培訓、就業崗位方面優先安排。
(記者 劉雅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