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時期,是我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五年,也是我市環保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五年。五年來,我市堅持環保優先發展戰略,以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為目標,深入開展“三八六”環保行動,著力解決 突出環境問題,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保事業不斷發展。
成功創建省級生態市,生態建設躍上新臺階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要想讓城市的發展永葆生機活力,必須“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我市先后制定實施了一系列加強環境保護、加快生態建設的思路舉措,實 施了一大批污水處理、廢氣治理、園林綠化等環保重點工程。同時,大力發展生態循環經濟,統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目前,全市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鎮4個、省級生態鎮6個、省級生態村8個、濰坊市級生態村567個 。
深入開展“三八六”環保行動,系統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我市按照濰坊市統一部署,組織實施了“三八六”環保行動,圍繞水、大氣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打響了“八大戰役”,實施了“十大工程”,投入資金13億元,實施項目180余個,推動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建成3處城市污水處理廠、6處鎮街污水處理廠和18處農村新型污水處理設施,全市日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9.6萬噸,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實施了北膠新河、膠河、小 康河、濰河高密段綜合治理,河道生態逐步恢復,潛表流濕地發揮減排效益。同時,強化取用水管理,整治自備井,封填204眼,并建立了自備井動態管理檔案和長效管理機制。
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嚴格落實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措施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綜合采取拆除改造燃煤鍋爐、推行煤改氣、抑制揚塵、淘汰黃標車、整治工業異味、治理餐飲油煙、嚴查秸稈焚燒等措施,合 力提升空氣質量。2015年我市區域環境空氣中的PM2.5、PM10、SO2、NO2平均濃度分別為每立方米68微克、111微克、45微克、39微克,分別比2013年改善26.88%、22.38%、34.78%、9.3%。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推進。從種植、養殖入手,以農藥、化肥、糞污、垃圾治理為重點,強化培訓、管理、監督、執法,全面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綠色控害技術,推進養殖污染 沼氣工程建設和秸稈綜合利用,推進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健全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長效機制,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截至目前,我市村居全部實現了“三大堆”和積存垃圾清理全覆蓋,有效破解了“垃圾圍城”、“ 垃圾圍村”問題,被認定為全省城鄉環衛一體化全覆蓋市。
扎實推進污染物總量減排,為轉型發展拓寬環境容量 深化工程、結構、管理三大減排措施,嚴格建設項目環境準入和執法監管,加快產業更新和淘汰落后產能,促進轉型發展和總量減排。五年來,20家企業完成了省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實施減排工程347項,COD、 氨氮、SO2、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別比2010年底削減13.8%、17.7%、23%、21%,減排任務全部完成。
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農村環保打開新局面 作為濰坊市唯一的2011——2013年全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重點示范市,我市投入近1.5億元(含國家專項和省級配套資金1億元),在全市實施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程,建設了66公里農村污水管網、5處地埋式 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40處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沼氣工程,設置了水源地標志牌50個,購置了64座移動式垃圾中轉站、131輛垃圾清運車、16280個垃圾桶。整個示范工程惠及村莊807個、人口62萬。
通訊員 欒厚永
[編輯: 單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