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島城一家快遞公司營業點,門口放置著大量的快件。
文/圖 半島記者 徐新東 實習生 仇星
雙十一將至,快遞服務再次成為輿論焦點。“小箱子最多20斤,快遞員說太重,讓一個懷孕九個多月的孕婦自己拿”。日前黃島一網友使用中通快遞的奇葩經歷引來眾多吐槽。對加盟商的管理一直是中通等快遞企業的軟肋。20多年來,民營快遞業經歷了飛速發展,快遞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可快遞業的服務質量依然飽受詬病,亂象叢生。業內人士認為,其根源就在于三通一達(圓通、中通、申通和韻達)等快遞企業層層轉包的加盟模式。
不肯上樓的快遞員 10月13日,新浪網友@T豆丁的爸爸發微博稱自己遭遇了一次“糟糕”的快遞服務。“我住在青島市黃島區,今天中午到貨后我不在家,老婆懷孕九個月了,請快遞員幫忙送到家里(有電梯),小箱子最多20斤,快遞員說太重,讓一個懷孕九個多月的孕婦自己拿。讓人氣憤的是快遞員的態度極其惡劣,快遞(員)的原話:中通就這樣,以后你們別用中通!”
對于此事,中通快遞股份有限公司官方微博@中通官方微博向網友@T豆丁的爸爸回復稱:您好,很抱歉給您帶來不便,麻煩您詳細說下情況,我們已經私信您,請注意查看。
10月19日,記者輾轉聯系到了送貨的快遞員孟師傅。孟師傅稱,這位客戶連續兩天都有快件,第一天,他把快件送到樓下之后,男子接到電話之后下樓將快件拿走。第二天,當他到達該小區之后再次給對方打了電話,但對方告知暫時不能拿,讓他在樓下等一會兒。“期間,一位女子說要拿這個件,并讓我給她送上樓。”孟師傅說,因為快件需要本人簽收,所以他拒絕了。
但這一事件還是擊中了網友的痛點,有網友稱,此前也曾遇到了類似的情況。“不知道是啥快遞公司了,自己扛著一箱子嶗山蛇草水上了九樓,爬樓梯的,當時也懷著孕。”無獨有偶,近日小李的女友小趙從北京寄給他一部iPhone6手機,可到青島后卻變成了無法開機的“模型機”,發現快遞有問題后,小李拒簽并將包裹退回,同時將情況反映至中通快遞,可最終無論是北京的分公司還是青島分公司都未給他一個滿意的答復。
脆弱的加盟下線 雖歷經20多年的發展,可快遞服務水平良莠不齊,當前快遞業存在種種服務瑕疵,比如延誤晚點、快件丟失、投不到位、拒絕驗貨、物件損壞、不履保險、難以投訴、態度惡劣、野蠻卸貨、暴力挑揀等等。不僅如此,還有快遞加盟商直接撂挑子停業,導致快件積壓嚴重。
業內人士稱,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層層轉包的加盟模式。一位業內人士講述了快遞公司的加盟模式,通常情況之下,總部會將省級代理權賣給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又將省內各市的代理資質轉賣給不同的市級加盟公司。這些市級代理公司再層層轉包給各縣市的網點。
直營方式擴展速度慢而且對資金的要求較高,而這種加盟方式在民營快遞公司成立初期解決了人力、資本的瓶頸,成就了快遞行業的迅速發展。目前,國內除了順豐速運是直營之外,其他民營快遞公司大都采用加盟模式。
加盟模式讓快遞行業得以迅速發展,但也埋下了隱患。加盟模式容易造成總公司與分公司、分公司與各網點的管理斷層,總部很難對二三級加盟商形成有效約束力。
“在這種模式下,分公司都是各自為政,比如某個地區有難,總公司也不會派出支援,最終就造成快遞速度延誤。有的甚至出現快遞員內盜的情況,因為站點有招人的權力,而公司根本掌握不了每一個快遞員的信息,追查也就無從談起。”一業內人士稱。
“簡單”的賺錢模式 加盟制模式之所以讓快遞企業欲罷不能,還因為其賺錢模式“簡單方便”。小李(應被訪者要求化名)是一家快遞公司青島地區某區域的代理加盟商,從事代理工作已經有十多個年頭了。在他看來,目前快遞業進入到了“洗牌期”,利潤也在不斷壓縮,不僅快遞公司面臨考驗,像他這樣的加盟商的日子也不好過。
小李稱,公司總部投入總倉、分撥中心、干線運輸、市場推廣、運營管理、網絡平臺等資源,作為“盟主”身份的快遞公司總部來說,其利潤主要來自運單、中轉運費以及加盟費。他舉例說,假如要從青島往北京發送快件,攬件方光一張運單就得給總部交3元錢,而當快件送達北京之后,北京加盟商每派送一個快件,快遞公司總部要補貼1.5元,這筆費用從前面所說3元里出。“如果送往偏遠地區,或者縣一級的地區,還要多補貼幾毛錢,而這部分費用其實是由攬件方來另外支付的。”
除了運單的費用之外,中轉費、加盟費也是“盟主”的贏利點。他進一步舉例說,加盟商需要逐級向上級上交一部分收件的利潤,假設一個快件省級加盟商大約需要向總公司上交4元,那么市級就需向省級上交6元,區級要向市級上交8元,層層加價。這就造成了很多加盟商“大魚吃小魚”,逐級吃代理費,很多快遞加盟商一味地追求利潤,繼續轉包,甚至會有三包、四包的現象。
承包某快遞公司在南京路周邊區域的一位快遞員透露,作為最底層的承包商,他賺取的主要是差價,由于利潤相對比較低,只能靠“量”來盈利。
救命的稻草上市? 10月20日上午9時30分,隨著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一聲鳴鑼,圓通正式借殼登陸A股,成為中國快遞行業首家上市公司。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圓通此番上市,拉開了中國民營快遞企業的上市熱潮,也揭示了當前中國快遞行業的生存狀況。
過去十年,依托電商發展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快遞業務發展極為迅速。但從2015年起,盡管快遞業務量和收入仍在上漲,但增速已開始出現下滑。與之相伴,行業發展問題愈發明顯,比如低價競爭、利潤大幅壓縮,服務質量備受詬病等。
此外,2016年9月21日起,交通運輸部實施“史上最嚴限公路超載令”,該規定可能會致使物流企業成本上漲10%~20%。因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快遞行業發展的10年黃金時期已過,當前整個行業面臨業務增長量下滑、盈利能力削弱等問題,未來或將重新洗牌整合。
在此背景下,幾大快遞公司上演了一場快遞業的生死時速,邁上尋求資本之路。2015年以來,包括申通、韻達、中通乃至天天快遞也都在謀劃借殼或者是使用其他方式來上市。
有了錢以后,快遞企業能夠補上加盟制的短板?但有業內人士認為,等待它們的將是更嚴酷的考驗。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深圳等多個城市對于電動三輪車嚴格的管控措施極大地影響了這個行業末端配送的慣有形態。與此同時,在近兩年時間中,多個電商平臺已經做出更快配送的承諾。這種更快的承諾毫無疑問需要新一輪的投入。
無論是圓通、中通還是申通,在上市資料中均提及,新募集的資金將部分用于新型倉儲建設等更為高效的基礎運營網絡的更新和擴展。不過若想全面改成直營,則明顯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業內人士稱,三通一達早就意識到加盟模式的種種弊端,試圖開始轉變自身的加盟經營模式,希望能夠將全國的網點變成直營,但轉型之路很是曲折。
■背景 20余年成就 “龐大快遞帝國” 快遞行業20年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中國經濟本身所提供的一些要素,包括交通基建的持續投入,對內對外商務活動的日益頻繁、農村勞動力進城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等。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進出口總額快速上升,第一波民營快遞企業誕生,而其貨源主要是進出口貨物。據介紹,海量進出口貨物特別是出口貨物的出現帶來了頻繁的對內對外商務往來,這些對時效性要求頗高的商務文件成為了快遞行業在持續15年間主要的貨源。
但鑒于198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舊郵政法)中規定的“信件及其他具有信件性質的物品由郵政企業專營”,民營快遞企業在這一階段經歷了長期的政策博弈,而這一直持續到2009年新的郵政法出臺。
這期間,民營快遞企業頻頻遭遇執法部門扣件。但“合法性”的缺失并未阻斷民營快遞業發展,隨著中國進出口總額不斷飆升,到2002年前后,常見的民營快遞企業已悉數成立。這期間,快遞公司的終端部分主要是以自行車為主,干線部分則主要是航空,價格昂貴。
2005年之后,高速發展的電子商務給民營快遞企業帶來發展機遇。2003年5月10日,淘寶網成立,而僅僅在兩年之后,淘寶網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網絡購物平臺,當年成交額破80億元,接下來,淘寶、天貓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神話,僅2015年“雙11”這一天,淘寶加天貓的成交額達到912億元。
網購的貨物大都是通過快遞公司來寄送,電子商務給快遞企業提供了大量的新增業務量。與此同時,公路投資所帶來的基建完善給予快遞公司更具性價比的運輸方式,而來自農村的務工人員則提供了海量低成本的勞動力。
這部分人員填充了快遞終端配送所需要的大量勞動力,根據統計,2015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06.7億件,同比增長48%;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769.6億元,同比增長35.4%。對于如此一個“龐大的帝國”,在世界也很難尋找到足以匹敵的對手。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