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成章老人晚年生活照。本版圖均由受訪者提供
解放西北人民功臣勛章
紅星功勛榮譽勛章
半島記者 李峰
萬玉蘭家住市北區寧夏路街道龍潭路社區,今年75歲,其父親萬成章是一位經歷過長征的老紅軍。在萬玉蘭的記憶里,父親行事低調、為人樸實,很少談起自己長征時的經歷。在父親百年之后,經過多方聯系,萬玉蘭和弟弟代表兄弟姐妹六人來到了父親在四川的老家。在“達州紅軍文化陳列館”中,萬玉蘭看到了父親的介紹,也看到了無數紅軍戰士的光輝事跡,深有感觸。回到青島后,萬玉蘭張羅姐弟們整理父親的勛章、筆記等遺物,主編完成了一本父親萬成章的回憶錄。書中詳細介紹了父親參加紅軍長征的經歷,希望以此傳承長征精神,教育子孫后代。
長征路上三過雪山草地 據萬玉蘭介紹,父親萬成章1913年7月24日出生于四川宣漢王家場萬家凹口村(現宣漢縣紅嶺鄉松巖村十社)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作為家中長子,全家人省吃儉用把他送去讀了幾年私塾,后來上了學。1933年9月,父親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5月30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父親參加了家鄉共產黨領導的川東游擊隊,同年他所在的川東游擊隊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三軍,1934年1月,編入紅四方面軍。”萬玉蘭說,提起紅軍長征自然就會想到爬雪山過草地。
據萬成章筆記記錄,他們不僅要和敵人殊死戰斗,還要在極惡劣的環境中生存,身著單薄衣衫來抵御雪山、草地的惡劣氣候,以野菜、草根、樹皮、皮帶等果腹。紅四方面軍1935年1月從嘉陵江邊出發,1936年10月到達會寧,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反復的迂回往返行程就超過了1萬里路。紅四方面軍在長征中行走的里程少于紅一、紅二方面軍,但在其艱難困苦的行程中,僅爬雪山、過草地這種極其艱苦的路程就經歷了三次。
“父親有一次提起過長征第三次爬雪山的情景,一直落眼淚。”萬玉蘭說:“父親提起在1936年2月,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30軍從丹巴向西出發,正是隆冬時分,紅軍戰士們要翻越海拔高達5800米的黨嶺大雪山,這是紅軍長征中所翻越的最高的雪山。當時父親眼看著戰友被凍僵,被狂風暴雪吞噬。翻過黨嶺雪山,紅軍于3月1日控制了道孚城,15日紅四方面軍總部機關抵達道孚,這時的紅四方面軍已是疲憊不堪,傷亡慘重。最終能夠勝利會師,取得最終的勝利真是來之不易。”
“進城趕考”不忘革命本色 全國解放后,萬成章由偏遠的山溝來到了城市,看見城市花花綠綠,高樓大廈,影戲院等,倍感新鮮。
據萬玉蘭介紹,1951年父親負責國防倉庫工程,工程事業費和工作人員生活費,均屬總務科管理。有一天,總務科的同志向父親提出:機關剛成立,一切灶具、辦公用品、桌凳、床板均無法解決,做預算上邊又不批準等情況。父親了解后,就決定把銀行存款利息的一部分,用在購買桌凳、床板、灶具、醫藥、文化娛樂(住在山溝里,距城鎮30華里,買了籃球、留聲機等)和辦公開支上面,以及部分招待客人花費。當時,全國都在進行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父親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進行公開檢討,并將全部銀行存款利息余額交入國庫。隨后父親給自己定了兩條規矩:一是嚴格遵守財經紀律,不占用公家一分錢,樹立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二是保證每天學習兩小時理論書籍,提高自己,堅持原則。
萬玉蘭老人出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成長在解放戰爭年代。說起自己對父親母親和家庭生活的童年記憶,萬玉蘭說:“童年的記憶都是鉆山溝躲敵人、坐馬背搖籃隨軍趕路、受驚害怕的碎片瑣事多,能讓我高興的事少之又少,那些年母親支撐著家里,吃了不少苦。”
記憶中的父親忙碌又帥氣 盡管抗戰時期的萬成章與家人不常相見,在女兒萬玉蘭的印象中,父親一直是一位英俊帥氣的戰士。“父親念過書,有文化,骨子里就透著股儒雅氣息。”萬玉蘭說:“記得在慶陽,那是我第一次去見父親,當時我還是個小孩子,是一位叔叔接我去的,到了那里,因為父親正在忙工作,我被安排在他們工作地方的房子外面等。中午到了,叔叔把我領進屋,這時,我看見一個陌生人一邊沖著我親切地笑著,一邊招呼我坐在他身邊和他一起吃飯,我心里猜想這就是我的父親了!”
據萬玉蘭回憶,自己與父親萬成章的這頓飯菜并不豐盛,每人面前一碗飯,里面放了一點點菜,吃飯時大家都不說話,只是快速地扒著飯,甚至自己都沒來得及看清楚父親長什么樣。剛一放下碗勺,因為忙于戰事,父親就讓戰士把自己送了回去。就這樣,一個帥氣又忙碌的戰士形象一直深深地刻在女兒萬玉蘭心頭。
不久前,萬玉蘭和兄弟姐妹們一起整理并親自主編的父親萬成章回憶錄已經制作完畢。萬玉蘭說:“父親是個行事低調的人,生前每次有學校單位請他去分享紅軍故事的時候,他都會借口‘自己只是眾多紅軍戰士其中一位,更應該思念那些犧牲的戰士們’委婉謝絕。父親知道,重要的是精神的傳承。前兩天,我已將父親的回憶錄發給了家里的孩子們,一人一本。不讓他們多么崇拜老父親,而是想讓下一代或再下一代的孩子們知道,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
歲月無情,人有情,戰爭殘酷出英雄,和我一起參軍的人,幸存無幾。長征的歷史應該回顧、總結。回頭看是為了朝前進。不然,咋對得起長眠于九泉之下的英烈呢!
——萬成章寫于1984年10月
■相關新聞 本市公布首批 國防教育基地 半島記者 李曉哲 報道
半島都市報10月19日訊 10月19日記者從市政府獲悉,為豐富國防教育載體,進一步推動本市國防教育工作,根據《國防教育法》和《青島市國防教育基地命名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經市政府研究,本市命名中共青島市委黨校等50個國防教育場所為首批青島市國防教育基地。
長征微視頻 推向百所學校 半島記者 李曉哲 報道
本報10月19日訊 10月19日上午,富源路小學的學生上了一堂特殊的課,一部講述長征故事的微視頻讓學生們感受到先烈們通過怎樣卓絕的斗爭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據悉,為弘揚和傳承偉大的長征精神,引導青少年銘記長征的豐功偉績,當日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與青島富源路小學共同舉辦了“致敬偉大的長征精神”主體宣教活動,通過電子屏幕和校園網絡向全校師生展示和講述長征歷史,帶領同學們聆聽長征故事,學習長征精神。據悉,10月底前,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將聯合市南、市北、李滄等區市百余所學校共同舉辦長征主題宣教活動。
另外,中共青島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還制作了《偉大長征——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圖片展》,月底前市民都可以前去館內參觀。
紀念長征網絡書畫展 今再開兩個展廳 半島記者 付曉曉 報道
本報10月19日訊 半島客戶端推出的“氣壯山河——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網絡書畫展自開展以來,吸引了島城的廣大中小學生積極參與。20日,網絡書畫展將開放棗山小學和海之岳藝校兩個展廳。
棗山小學美術教研組現有美術教師5人,老師們分別榮獲青島市教學能手、李滄區學科帶頭人等稱號。這次,老師們組織了二、三年級的孩子們共40多幅畫作參與到網絡書畫展這個活動中。海之岳藝校是一所專注于書畫篆刻藝術培訓的學校。本著“修己、修心”的教育理念,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孩子們的藝術修養,由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市南區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林冰執教孩子們的書法,這次孩子們展示了17幅作品。喜歡書畫藝術的朋友們,可以打開半島客戶端,欣賞這道“視覺大餐”,也可以用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快速進入展廳。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