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扭秧歌,扭秧歌,邊扭邊唱精神好。夸夸國家好政策,精準扶貧來幫忙。扶貧來,日子好,家家戶戶齊歡笑,幸福指數日日高……”9月30日,夜幕初降,平度東閣街道東李村,20余人的秧歌隊開始操練起來。響亮的歌聲中,折射出東閣街道脫貧攻堅的碩果。
美麗東閣,風光旖旎。然而婀娜多姿的山巒中,卻深埋著貧困。2016年,東閣街道尚有建檔立卡貧困戶 171戶、462 人,涉及村莊48個,其中省定貧困村1個,青島市定經濟薄弱村5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新年伊始,我市吹響打贏脫貧攻堅戰號角后,東閣街道辦事處干部群眾勇往直前、沖鋒陷陣,因戶施策、鏟除窮根,讓貧困戶過上更體面、更幸福的生活。
號準窮脈 活水滴到根
“戶主姓名:趙某;家庭住址:東閣街道東李村;耕地面積:4畝;主要致貧原因:缺技術;幫扶措施:產業扶持,進行養殖技術培訓……”在街道扶貧辦公室里,一列列排放整齊的扶貧檔案映入眼簾,里面清清楚楚地記錄著每戶貧困戶的詳細資料:戶主姓名、家庭成員、致貧原因、幫扶計劃措施、收入來源、幫扶責任人等相關基本信息。
“今年以來,我們對全街道的貧困人口進行了5輪摸底調查,管區干部、包村包戶干部145人,采取劃分地域、區別狀況的辦法,堅持村村到、戶戶訪的原則,進百村、入百戶,看家當、算收入,摸清貧困戶致困原因、想做什么、會做什么、需要什么幫助,逐村逐戶填寫貧困戶檔案,逐村逐戶建立脫貧臺賬。”該街道扶貧辦主任毛秀風介紹道。
怎樣將扶貧措施落實到戶、細化到人,不讓一戶貧困人口徘徊在小康門外?經過認真細致的摸底調查,該街道堅持分類施治、靶向脫貧的原則,為每戶貧困戶量身定制扶貧“私人套餐”。對有勞動力的貧困戶,通過政策資金扶持,實施產業脫貧“促造血”;對環境閉塞、交通不便地區的貧困戶,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脫窮境”;對無業可扶、“失能”、“弱能”的貧困戶,通過實施政策兜底“強保障”;對既無勞動能力又難以通過政策兜底的貧困戶,通過愛心企業認親“保生活”等等。今年,該街道先后為87個貧困戶量身定制了種植、養殖、購買小型農機具、發展設施農業等10余種脫貧項目,投入43萬元,如今,這些項目已全部落實到戶。
授人以漁 脫貧技先行
“標準角度一百二,果多樹穩易成花。多年生的強旺枝,斜鋸留樁邊削光。剪鋸傷口防病菌,快速愈合涂樹康……”西李村正舉辦一場果樹修剪、栽培、管理技術培訓,在講解過程中,貧困戶們聽得聚精會神,不時還向專家提問。
“以前我家的果樹為啥生了蟲,打藥了也不行,我自己也不懂,結的果也稀稀疏疏的,賣不上好價錢。現在好了,政府幫著把專家請到家門上來,我這個‘大老粗’也有師傅帶了。”貧困戶尹某喜笑顏開。
這只是該街道扶貧技能培訓工作的一個縮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該街道針對貧困戶文化程度低、生產技能缺、存在“等、靠、要”消極思想等問題,立足“村村有致富產業、家家有致富門路、人人有致富技能”的目標,根據貧困戶不同的需求,邀請相關部門的專家,通過集中辦班、田間指導、觀摩學習、跟蹤服務等多種形式,開展種養殖技術及其它勞動技能培訓。截至目前,累計舉辦脫貧致富各類技術培訓班37場次,培訓貧困群眾1324人次,內生動力明顯增強,起到了“培訓一人,脫貧一戶,影響一村,帶動一片”的示范作用。
產業發力 攜手奔富路
將切好的肉片倒入熱鍋中,伴隨著“嗞啦”聲,誘人的香氣四溢,紅紅的火光映射出盧家村貧困戶盧某專注的神情。承接紅白喜事宴席,成了他自力更生的“主導產業”。
據悉,盧某會廚藝,但因從事養殖業虧損負債、妻子長年患病而致貧。街道在尊重貧困戶個人意愿的基礎上,幫助其購置了蒸車、絞肉機、凳子、盤子等廚具,扶持其通過承接紅白喜事宴席的方式脫貧致富。
“街道還根據貧困戶所需,給我們送來了扶壟機、抽水機、三輪車等機械設備,這不,前幾天還送過一批豬跟羊來,這下我們村貧困戶日子都有了盼頭,今年都就脫貧了。”寶店村支部書記李振強興沖沖的描繪著喜人的前景。
為破解貧困戶缺項目、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動力等難題,東閣街道按照“種養加有機結合、一二三融合發展”的思路和“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項目”的要求,送項目、送技術、送資金、促就業、促脫貧,探索建立“鄉村旅游+貧困戶、企業+貧困戶、異地置業+貧困戶”等多種產業發展模式,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后勁與活力。
扶貧花開幸福來。今年,東閣街道轄區內的171戶、462 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將實現穩定脫貧,一幅攜手奔小康的動人畫卷正徐徐展開。
文/圖 半島網 黃超 通訊員 孫京信 王盡舜 王菡
[編輯: 黃超]
[編輯: 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