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景海鵬陳冬赴"天宮" 英雄航天員兩人都屬馬

2016-10-17 07:29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半島特派記者 劉延珉 報道 10月16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景海鵬(左)、陳冬出席記者見面會。



  10月17日,50歲的景海鵬將第三次開始自己的太空之旅,前無古人。這一次,他將打破中國載人航天的多項紀錄,成為中國飛得次數最多、時間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員——繼完美執行神舟七號、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后,他創紀錄地成為中國三度飛天的第一人。從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時27分鐘飛行,到神舟九號的13天宇宙遨游,再到這次即將進行的33天的中長期駐留,他會把個人的太空累計飛行時間原紀錄提高到超過48天。按照計劃,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將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軌道高度交會對接,比之前的交會對接軌道高了50公里。這也意味著,他和搭檔陳冬一起,都將成為中國飛得最高的航天員。

  對陳冬而言,這是他的第一次太空之旅,他也是我國第二批航天員中首個飛天的男航天員。面對記者的一個個問題,這個常常面帶微微笑意的河南人娓娓道來。

  為什么還要飛?這是景海鵬被問得最多的問題。

  他微笑著給出了答案:“原因很簡單,這就是我的本職工作。如果我干別的,那叫不務正業。”

  景海鵬屬馬。雖為老驥,志卻不止千里。“一個人每個階段都有夢想。人的一輩子是由各個時期大小不同的夢想串起來的。一個目標實現了之后,一定會確立一個新的目標。如果一個人實現目標后就無所事事了,我覺得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他說。

  上高中時,偶然間看到一張飛行員照片的景海鵬,萌生了“我要當飛行員”的志向。得知航天員選拔的消息后,已經當了13年飛行員的他,又開始憧憬“力爭成為一名航天員”。

  1998年1月,景海鵬如愿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從那時起,飛天便成為他的夢想。十年等待,一朝夢圓。“2008年我的飛天夢想實現后,我就把新目標瞄上了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夢想又一次實現后,很多人問,你還訓練嗎?我就笑說,不訓練我干啥。”景海鵬說,“因為我的下一個夢想又萌生了,那就是備戰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

  “只有這樣,人才有追求,才活得充實。”他說,雖然航天員這個職業有風險有挑戰,但“我熱愛這個職業”。

  事實上,這個生在農村、黃土地上長大的山西運城人,還有著更大的動力——回報祖國的栽培。

  老馬識途

  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中,景海鵬擔任指令長。用他的話來說,“其實就是個牽頭人,多操點心。”

  景海鵬這樣描述指令長的職責:“每天工作結束了,把完成情況寫到日志上,并與地面指揮溝通等等。遇到緊急情況,我將代表乘組與地面進行溝通。這是指令長必須承擔的責任。”

  神舟九號飛行任務中,擔任指令長的景海鵬不僅要確保成百上千個指令準確無誤地發送,還要組織各類實驗有序開展;不僅要嚴格執行飛行計劃,還要調動大家的主觀能動性,使大家高效愉快地在天宮一號中工作生活。

  這次飛行的時間更長,在軌操作更多,人也少了一個,對乘組的身心素質、工作能力、任務規劃等方面要求也更高。

  老馬識途。擁有豐富飛行經驗的景海鵬,常在訓練中對陳冬進行針對性指導以及實用的小建議,比如在失重環境下東西不能隨意放、移動身體前必須先找好固定等等。

  景海鵬坦言,三度飛天的心情“一樣,也不一樣”。“高興激動的心情都是一樣的。但是畢竟經歷過兩次飛天的考驗,經歷過18年航天員生涯的磨礪,這次的心態更增加了一份平和、從容、淡定和堅定。”景海鵬說,“我們已經準備好了!請大家放心!”

  不留遺憾

  景海鵬喜歡打籃球,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個子矮,他就苦練精準的投籃絕技,從而成為隊里的主力。他也由此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努力,誰也不比誰差。

  從入選中國首批航天員到首次飛天前的十年間,景海鵬從沒有在晚上12點之前睡過覺,也沒有耽誤過一天訓練。那十年,他就是這么過來的——每天6點半起床,吹一會兒長號,8點開始訓練,一直到中午12點,午飯后又從下午1點訓練到6點。晚上用來寫當天的總結和安排第二天的訓練。躺在床上,還會閉上眼睛把當天的訓練過程在腦海里過一遍。

  “堅持,堅持,再堅持。”他說,“沒有捷徑,堅持是唯一的選擇。”景海鵬把這份刻苦,堅持到今天。

  在這次任務中,需要航天員參與操作的在軌試(實)驗非常多,因此即使是在所有考核都已通過的情況下,他和陳冬仍會拿出時間對一些在軌試(實)驗專門進行強化訓練。

  “我們要把地面專家希望達到的目標理念帶到太空去實現。一些在軌試(實)驗之前我也沒做過,所以怕在天上做不好,害怕到時會留下遺憾,所以要反復練習。”他說,“航天員可不能當‘差不多先生’。能想到的,肯定要掌握;想不到的,火箭一刻不點火,我們的查漏補缺一刻也不會停止。”

  這位“英雄航天員”自稱是個不稱職的兒子、父親和丈夫。航天員職業的特殊性,讓他很難像平常人一樣侍奉父母、陪伴妻兒。“從嫁給我那一天開始,她就做好了準備。”但景海鵬依然記得第一次飛天時,妻子緊張得三天三夜沒睡著,“希望這一次她也和我一樣,不會有壓力。”

  至于帶了什么上天以寄托對家人的思念,景海鵬神秘一笑:“到了天上再展示,給大家一個驚喜。”

  夢想越飛越高

  記者:當初為什么選擇當航天員?

  陳冬:我能當上飛行員和航天員,都有一些偶然和巧合。高三時,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去參加招飛體檢,沒想到一路過關,順利成為了一名強擊機飛行員。強擊機屬于相對低空域飛行的機種,那些年我就常想飛得再高點,想著飛出大氣層會是什么樣。

  所在部隊進行航天員選拔的時候,我恰好在西北大漠執行任務,沒辦法參加,當時心里還是有些小失落的,以為與高飛的夢想擦肩而過。沒想到,等任務完成回到部隊后,仍然還有參加選拔的機會。面試我的是楊利偉,那時,他可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就這樣,我一步步成為了航天員。從翱翔藍天到宇宙太空,我的夢想也越飛越高。

  最適合的航天員

  記者:你在我國第二批男航天員中第一個飛天,有什么感想?

  陳冬:我能夠入選神舟十一號任務飛行乘組,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畢竟自己飛天的夢想可以實現了。但目前來講,那股興奮勁頭已經過去,內心也趨于平靜,還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訓練上,完成好這次任務是我首要的目標。

  記者:是不是意味著你是第二批男航天員中最優秀的?

  陳冬:每次載人飛行任務,都會進行層層選拔,目的就是根據每次任務的特點來選出最適合執行任務的航天員。我們的選拔系統從神舟五號到現在,事實證明是可靠合理的。

  但并不是說,我就一定是最優秀的。比如,曾代表我們第二批航天員參加歐洲洞穴訓練的葉光富同志,他的表現也非常優秀。

  可以這么說吧,我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我應該是最合適這次任務的。

  心愿是完成任務

  記者:有沒有想象過進入太空的場景?

  陳冬:太空和地面最大不同就是失重。我想進入太空后,可以利用空閑時間把地面不太好完成的動作嘗試一遍。

  記者:進入太空后,有什么心愿嗎?

  陳冬:我其實想得更多的還是如何把這次任務完成好,畢竟國家培養了我,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把我們送入太空,關鍵還是要做好各種試驗,得到試驗成果,最終把這些成果運用到國計民生上。

  當然,我也希望可以多看看窗外的風景,因為只有在太空才能完整地看到地球,看到祖國。

  記者:會不會像費俊龍那樣即興翻個跟頭?

  陳冬:翻一個跟頭可能有點少吧,畢竟現在空間大了。在天上,也有可能會和景海鵬PK一下,比如我倆搞個跑步比賽、掰手腕比賽等。

  記者:有沒有想過在天宮二號里面給以后的航天員留一個神秘禮物?

  陳冬:我記得神十的時候,航天員突然在天宮一號里面發現了一個以前戰友留下的東西,心里非常高興。我之前還沒有這個想法,但這個問題提醒了我,我要好好琢磨琢磨,該給以后的航天員留下一個什么樣的禮物。到時候會給大家驚喜,現在還不能劇透。

  愛好是陪家人

  記者:孩子多大了? 

  陳冬:我有一對雙胞胎兒子,今年5歲。現在正是調皮的時候,不太好管。

  記者:誰來幫著照顧孩子?

  陳冬:妻子當初為了支持我放棄了自己的工作,跟我一起到了北京,現在她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家庭,我的主要精力在訓練上,照顧家庭主要落在她的身上,父母和岳父母也會經常過來幫著帶孩子。

  記者: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你的職業吧? 

  陳冬:其實我觀察過他倆,我經常不回家,他們不會想我,不會提我,看到我之后才會想起來爸爸,看不到我他們自己也玩得很高興。他們現在還小,不可能理解航天員是個什么概念。

  記者:平時都有些什么業余愛好?

  陳冬:我的業余生活主要是陪家人,陪孩子。因為跟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太少太少了。每周回家一次,每次孩子們都纏著我讓講故事,有時候只能講一兩個故事就要匆匆回宿舍, 

  我和妻子相識的時候,我還是一名飛行員。剛開始,她也有顧慮,覺得飛行不安全。后來經過溝通,慢慢就習慣了。那時因為執行任務,經常半年回不了家,大部分時間是她在安慰我,總是說家里的事都放心吧。

  所以說,只要有時間我還是陪陪孩子,陪妻子散散步、說說話。

  人物小傳:陳冬,籍貫河南鄭州,1978年4月出生于洛陽,大學本科學歷,1997年8月入伍,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大隊三級航天員,上校軍銜。2010年5月成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16年6月入選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英雄 航天員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