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機器進行面部識別
“以往來辦養老認證的時候 ,必須本人親自來街道,碰到人多的時候 ,排隊一上午才能辦好,我們這些老胳膊老腿的,實在是吃不消,現在真是方便多了。”10月11日,家住海倫路街道的居民王愛玲,在人社中心花了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就辦好了養老認證,這全都得益于市北區今年全市率先啟用的人臉識別養老認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完成首次認證之后,以后每年只要在手機上刷下臉就能辦理了。
養老認證用上“互聯網+”
10日上午10點,在海倫路街道人社中心,記者遇到了正在辦理養老認證的王阿姨,跟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來她只帶了身份證,而且用了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就認證完畢。想想往年不僅需要帶著戶口簿、退休證等證件,光是排隊都需要一上午的時間,王阿姨覺得今年啟用的人臉識別技術真是太方便了。
“我今年62歲,我母親85歲,婆婆90歲,再加上我老伴兒,每年家里好幾口人都需要辦理養老認證,以前來辦的時候,真是費時費力,特別麻煩,我身邊還有不少老姐妹 ,經常還錯過了認證時間,補辦就更麻煩了。”王愛玲介紹說。因為退休老人大多高齡,其中不少腿腳不便,因此每年的養老認證對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而且人一老就容易忘事,錯過了認證時間,這之后的養老金等就會停發,補辦則需要辦理者跑到更遠的管理中心重新激活,一來一往都頗為不易。
市北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市北區企業退休25萬人,各類供養親屬9600人,供養3000余人,2015年退休認證23.65萬人,并呈逐年增多趨勢。養老認證每年都集中在4月1日到10月底辦理,并且需要辦理人親自來到社區或者街道認證,不用說為這部分老人帶來諸多不便,就是這樣大的業務量,對于社區和街道的工作人員也是不小的考驗。
老人覺得不方便,工作人員也增加了工作量,為解決養老認證手段成本高、時間長、不符合互聯網+時代下的業務發展要求,市北區人社局在青島市人社局的指導下,依靠互聯網+服務理念,通過調研提出采用生物識別的身份認證技術構想,即:采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養老認證。目前,試點工作正在市北區部分街道展開。
首次認證完,以后家中刷臉就行
在現場 ,王愛玲又重新演示了一遍辦理流程。原來在工作柜臺上有一個人臉識別的機器,只要將身份證放在上面,然而按照語音提示,掃描整個面部,機器獲得主要的面部信息之后 ,認證就算大功告成,十分方便。除此之外,記者了解到,市北區戶籍的退休人員可通過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及自助服務一體機進行人臉識別退休認證,認證的識別率達到99%以上。
“系統中的人臉信息,都是與公安實現共享得來的,對于60%的老年人來說,都可以在家拿著手機,在上面的客戶端上完成,另外剩下40%的老年人,因為年齡較大,面部的信息更新不及時,就需要來一趟社區或者街道,通過柜臺上的機器進行面部識別,以后每年就可以在家中使用手機進行識別。”工作人員介紹說,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市北區還配備了手持智慧眼人臉識別終端,如果需要工作人員可進行上門采集。
市北區人社局工作人員介紹說,人臉識別系統的添加,解決了退休人員街道或社區進行實地認證的業務需求,將以往固定地點、固定時間的集中實地認證轉化為隨時隨地的互聯網服務。對于不會使用計算機、手機、異地居住或行動不便者,可由親屬幫助其實現足不出戶完成認證,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遏制了養老金冒領行為。
記者了解到,目前,系統已經制作完成,區人社局聯合市區兩級相關部門將退休人員的身份證照片植入系統,基本實現了退休人員的全覆蓋,不需要居民再到現場采集,加快了工作效率,極大地減輕采集成本。認證過程需要退休人員配合系統完成低頭、眨眼等動作,有效阻止了認證工作中采用照片、視頻等方式的造假行為。“按照計劃,每個街道都將配備這樣一臺機器,10月底全部到位,首次認證之后,我們就會讓老人在手機上下載軟件,以后自己在家刷臉識別即可,這樣還有一個優勢,如果老人不太會使用手機,找子女或者鄰居家的年輕人,都能幫他們完成認證,不用再跑腿了。”文/圖 城市信報記者 張鵬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