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堂吉偉德
日前,重慶大足區一名29歲小伙子為了讓直播更火,冒險去捅馬蜂窩。10月4日晚,蔣波等6人花500元租了一臺吊車來到馬蜂窩樹下。他戴上摩托車頭盔,披上雨衣,站在吊車上來到30米高樹頭。直播不一會兒,同伴就聽蔣波大喊:“快放我下去,遭不住了。”吊車放下,蔣波已經陷入昏迷,趕緊送進附近醫院。經檢查,馬蜂從褲腳進入,在蔣波身上叮了37處傷口。隨后,蔣波轉入重癥監護室。(10月9日《重慶晚報》) 網絡的低門檻和快速傳播,讓走紅變得迅速,然而若沒有持續的關注度,也會讓紅人速朽。于是為了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吸睛效果,一些人在走紅的策略上,往往劍走偏峰,以惡搞或者三俗作為載體,但大多落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結果。
網紅為吸粉直播捅馬蜂窩,被蜇昏迷進重癥監護室,固然屬于咎由自取,不過在對其不智行為進行譴責之時,需求層面的反思也必不可少。有惡搞的文化需求,才會有惡搞的創意供給。近年來,部分人想拼命獲取顛覆式創新沖動的存在快感,還有部分人利用惡搞獲取公眾特別關注,似乎已成為一種網絡文化,及至達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捅馬蜂窩式吸粉是對惡搞文化的迎合,也是現實狀況的真實映射。無聊的惡搞者企圖制造轟動,而圍觀者則希望獲得新鮮的體驗,二者的合流與供需的對接,才匯成了一個強大的群體,并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景觀。
事實上,正是我們的置若罔聞與漠然置之,使得整個社會為惡搞文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庸俗、低俗、媚俗”之風愈演愈烈,已導致了價值觀的加速滑落,道德底線也被輕易踐踏。如是觀之,唯有從更大視野去看待網絡惡搞,才能以網絡行為的規范去帶動社會風氣的凈化,實現由俗到雅,由重形式到重內涵的價值轉變。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