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思路決定出路,思路就是出路。為深入宣傳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大決策部署,積極展示山東省精準發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實踐新成果,9月19日-24日,“供給側 山東策——第十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大型采訪活動舉行,來自全國50多家網絡媒體的百余名記者、評論員,以及理論專家、知名博主和網絡大V,奔赴濟南、青島、煙臺、濰坊、淄博、德州、威海、濱州、東營等地,深入供給側改革一線采訪調研,充分發揮正面宣傳、典型宣傳的帶動引領作用。大眾網即日起在山東24小時新聞客戶端、山東手機報、官方微博、微信全媒體全平臺推出“供給側 山東策——第十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系列評論“側論”。
“供給側 山東策——第十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系列評論——側論(6)
李永生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是中央確定的推動經濟轉型的重大決策。而去產能,尤其是像鋼鐵、煤炭行業,對一個地區的GDP來講,簡直就是生死決別,影響甚大。
最近從網上看到一則疑似濟鋼搬遷方案在論壇和微信公眾號的傳播。濟鋼對于濟南和山東來講,都是屬于影響很大的國有大型企業,絕不是不干痛癢的可有可無的企業,不要說其帶來的巨大的GDP,就是那幾萬人的去留安置,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忍下心將濟鋼搬遷出濟南,用壯士斷腕、刮骨療傷來形容并不為過。消息不管真假,確實符合山東將率先從鋼鐵、煤炭兩個行業入手,推動一批無效產能企業退出市場的部署,也體現了山東省委省政府和濟南市委市政府在去產能上的決心和意志。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去產能進行到目前這樣到了傷筋動骨的地步,對于游走在產能邊緣的那些已經徹底喪失自我修復和自我發展能力的企業而言,化解過剩產能已是輕而易舉了。但有一點必須考量到,去的容易,卻也需要防止經濟的陡然下降。在這方面,濟南市的各項措施可謂先見之舉,全力打造區域性的經濟、金融、物流、科創中心,堅持創新、開放,堅持打造產業高地,用不斷提升的第三產業的比重來彌補并突破原有產能的缺失。從今年上半年濟南市經濟的各項數據看,產能下降不僅沒有影響到經濟的發展,反而由此促進了經濟的向好發展,經濟結構更加合理,發展潛力變得更足,發展結構更具優勢。
鋼鐵煤炭等在經濟中確實是龐然大物,但不爭的事實是,產業的利潤下降幅度最大,產能過剩很嚴重,僵尸企業不斷呈現,嚴重制約著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因此下決心去除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將人才、技術、知識、信息以及土地、勞動、技術、資金、管理要素配置到高新、綠色等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能,才是科學發展之道。
獨木難成林,百花方為春。落后、過剩產能猶如一身贅肉,但在割舍的陣痛之后,會發現經濟發展少了羈絆,發展形態的選擇更為廣闊,發展的質量和效率會更具優勢。告別不是結束,而是為了更好的出發,包括去產能在內的經濟結構性調整,將會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而為我們各種夢想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編輯: 李敏娜]
相關專題:
供給側·山東策——第十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