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于2016年3月1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并于9月1日正式施行。這是我國慈善制度建設的一部基礎性、綜合性法律,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促進慈善事業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關注和支持下,我市的慈善事業也取得了較快發展。
青島市慈善總會成立于2001年12月8日,始終堅持“依靠社會辦慈善 辦好慈善為社會”的宗旨,充分發揮社會保障體系的補充作用,廣泛傳播慈善理念,弘揚慈善精神。十五年來,青島市慈善總會聯合各級慈善組織開展了“心連心”救助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微笑列車救助唇腭裂兒童、“愛心復明”救助白內障老人、“慈善圓夢大學”幫助寒門學子等助醫、助學、助困、助老、助殘、賑災等項目,救助范圍涵蓋貴州、新疆、西藏、云南、四川、臨沂、青島等地區的貧困群眾,200多萬人次受益。
夯實基礎 構建慈善網絡
青島市慈善總會十分注重組織網絡建設,2010年開始著手構建全市“上下互聯、左右互通”的慈善基層網絡,區(市)、鎮(街)、村(居)分別成立慈善會、慈善分會和慈善工作站,截至目前,全市慈善組織網絡覆蓋率已達98%。
近年來,全市慈善募款規模逐年攀升,2012年全市募款突破2億元,達2.06億元。 2013年2.18億元,2014年2.41億元,2015年2.88億元。這些成績的取得,與慈善組織網絡建設密不可分。通過各級慈善基層組織的組織發動,鎮(街)、村(居)群眾參與慈善奉獻的熱情日益高漲。例如,即墨市18個鎮街和1076個村(居)全部成立了慈善分會和慈善工作站,基本形成了縱到底、橫到邊,全部覆蓋的慈善組織網絡。 2015年,即墨市慈善總會共募集捐款4090.79萬元,其中基層慈善組織接收捐款3273.53萬元,占全部捐款的80%。
隨著慈善組織網絡建設日益完善,慈善救助工作更加及時準確。不少慈善工作站都設立了慈善互助基金,一旦居民發生臨時性困難,慈善工作站就會在第一時間啟動慈善救助。慈善工作站還可以根據居民家庭困難情況,逐級上報,申請上一級慈善救助,使困難群眾獲得精準救助。
塑造形象 創青島慈善品牌
公信力是慈善事業的生命線。青島市慈善總會自成立以來就十分重視慈善公信力建設。每年財務審計情況都通過青島日報進行全文公示。每年召開理事會,將上一年度慈善工作及財務收支情況向全體理事進行通報,接受監督檢查。
為了使資金運作更加透明規范,讓捐款人明白善款的去向,青島市慈善總會創新性地提出了慈善“微基金”概念。“微基金”即小到個人(家庭),大到社會組織、企業,都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設立的冠名慈善基金,基金的用途完全尊重捐助人的意愿。“微基金”項目一經推出,立即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響應。短短幾年時間,“微基金”規模已經從最初的一百多家發展到如今的2000多家。該項目不僅受到了愛心人士的認可,山東省多次召開專題學習交流會議,推廣青島市“微基金”經驗。國內不少地市慈善組織先后來電咨詢、來人交流,使得該項目逐步在國內推廣開來。
在青島,有一個名為“愛”的基金,為助學幫教默默奉獻愛心長達9年,這是由青島市千余名中小民營企業家自發創立的青島市慈善總會愛基金。該基金2007年10月成立至今,已發展會員1000多人,累計募集善款2500多萬元,受助人群超過1萬人次,愛的足跡遍及山東、貴州、四川、青海、新疆、內蒙古等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
同樣奉獻愛、凝聚愛的,是用來幫助困難患病群體走出難關的青島乾坤集團冠名基金。該集團是由青島德仁中西醫結合醫院、青島德民心腦血管病醫院等組成的民營醫療集團,自2002年以來,長期關注慈善事業。2015年11月,該集團再度與青島市慈善總會簽約6億元冠名慈善基金,年捐贈額達1800萬元……
開拓創新 探索“互聯網+”模式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互聯網技術融入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慈善事業新的發展,是擺在所有慈善組織面前的新課題。青島市慈善總會面對新課題開展了積極調研,創新性地開展“互聯網+慈善”新模式。
“互聯網+慈善”即在慈善工作中引入互聯網技術,利用互聯網技術增加人們生活中的慈善元素。青島市慈善總會改版了青島慈善網,開通了微信公眾號,不僅實現了電腦、手機在線捐贈功能,還可以讓捐助人通過電腦、手機實時查看善款去向和使用情況。
“互聯網+慈善”模式將全面傳播青島慈善事業工作動態;多方面多角度展示參與慈善事業及為慈善作出積極貢獻的企業與個人;真實、實時公開透明地發布各項善款捐贈進展、流向、用途,打造透明慈善;利用互聯網平臺實現在線捐助,讓慈善為更多慈善力量提供便捷服務,惠及更多需要幫助的個體。
青島市慈善總會將以《慈善法》為指引,按照省、市有關規定,緊緊圍繞建設“全民慈善、合理慈善、陽光慈善、法治慈善”,努力推動全市慈善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為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貢獻力量。 記者 吳帥 通訊員 劉文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