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學義
一切都是互聯網公司的商業“套路”。前期通過各種手段積累大量用戶,培養了用戶的社交習慣、支付習慣之后,就通過收費來實現和擴大自身的商業利益。就像春天播下了種子,秋天自然就會收割一樣。 繼微信今年3月開始收取提現手續費后,支付寶也于9月12日發布公告表示,因綜合經營成本上升,自2016年10月12日起,支付寶將對個人用戶超出累計2萬元免費額度的提現收取0.1%的服務費。余額寶資金轉出,包括轉出到本人銀行卡和轉出到支付寶余額將繼續免費。 支付寶此番提現收費,在公告中不乏感性化表達,也預知用戶會“不解或失望”。事實的確如此,網上回蕩著種種質疑和嘲諷的聲音。人們還記得當微信宣布提現收費時,支付寶在微博高調回應“支付寶提現不收費”。言猶在耳,卻已伸手要錢。
這的確是個讓用戶遺憾的消息。因為,此次支付寶收費,意味著它扮演了12年免費財務管家的日子到頭,也幾乎宣告第三方支付免費時代的結束。根據易觀公布的《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今年一季度,支付寶的市場份額為63.41%,占據絕對的市場壟斷地位。
然而,遺憾之后,也不得不承認,這就是資本所遵循的邏輯。支付寶運營和維護是有成本的,包括線路設備、日常管理等。而且,用戶資金從銀行系統轉向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過程中,銀行是收手續費的,大約為0.1%。此前,第三方支付自己承擔了這筆費用。此次支付寶提現收費,動機與當初的微信收費一樣,都是為了降低成本。商業社會,哪有一直免費的午餐?互聯網公司又不是福利場所,收費是遲早的事情。而且,這很可能只是第一步而已。
逐利,向來是資本的天性。支付寶收費是正常的,不過他們將此時的收費歸咎于“綜合成本的上升”,則可能是一種托詞。因為成本一直都存在,微信收費后,支付寶還靠打“免費牌”坐享漁翁之利,收獲了更多用戶。隨著技術成熟和用戶群體擴大,邊際成本很可能不升反降。
一切都是互聯網公司的商業“套路”。前期通過各種手段積累大量用戶,培養了用戶的社交習慣、支付習慣之后,就通過收費來實現和擴大自身的商業利益。就像春天播下了種子,秋天自然就會收割一樣。在這片商業牧場里,痛心疾首和“傻白甜”都是無謂的,不妨多點平常心。而且,付費本就需要養成習慣,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商業生態。
但是,監管部門應當打起精神。眼下第三方支付正如火如荼,當如此大的市場份額,只被少數幾家公司瓜分,甚至一家獨大的時候,該如何完善監管制度,以便真正保護消費者權益。這一領域如何保證充分競爭?眾多的商業銀行能否借機上位,分一杯羹?終須拭目以待。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